央广网西安7月3日消息(记者陈锵 实习记者常树浩)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引领下,西安高新区相关科技企业聚焦产业发展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北极雄芯信息科技(西安)有限公司(简称北极雄芯)通过创新Chiplet(芯粒)异构集成架构,成功破解AI芯片高性能与低成本难题;西安金磁纳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金磁生物)深耕新型纳米材料研发与转化15年,成功量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金磁微粒”,打破体外诊断核心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为国内体外诊断产业注入了国产化动力。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记者近日在西安高新区走访发现,当地科技企业正瞄准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发力攻坚,以原创性、突破性成果赋能产业升级。

北极雄芯信息科技(西安)有限公司实验室,工作人员测试新研发的芯片(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 常树浩 摄)

“传统芯片需在同一工艺节点下生产,给一些模块带来面积浪费。”企业总经理伍毅夫介绍,Chiplet技术的核心在于将不同模块进行解耦,各自选择合适的工艺节点生产最终互联。

这一架构创新打破了单一芯片的面积与工艺限制。以“硅片化”模式复用成熟模块,显著降低了高性能芯片的研发周期和量产成本。其标志性成果——首款基于Chiplet技术的可全国产封装工艺验证芯片“启明930”成功研发完成,可灵活组合不同功能芯粒,用于隐私计算、工业智能等不同场景。

北极雄芯源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技术已应用于隐私计算、车载智能计算等领域。2024年,北极雄芯“启明935A”芯片成功点亮并完成各项功能性测试,为西安高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公司正全力攻克新产品的量产良率关,加速产品规模化落地。

“在智能驾驶、具身智能等产品领域,北极雄芯将直接推出基于Chiplet架构的终端产品及解决方案,”伍毅夫表示:“包括适用于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舱驾融合等领域的车规级SoC。”以北极雄芯为代表的半导体企业,正持续以产品研发需求为导向,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长期以来,体外诊断核心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制约了产业发展。”金磁生物董事长张秦鲁指出。在关系人民健康的生物医疗领域,该企业实现了从“0到1”的源头性突破,解决了关键核心材料“卡脖子”难题。

目前,围绕“磁性微粒”开发的体外诊断产品均已转化为临床终端应用,服务于疾病检测,产品性能稳定可靠,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

这一全链条自主创新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以此为基础开发的“PCR-金磁微粒层析法基因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创新医疗器械认定,该技术已在叶酸个体化用药等领域广泛应用,服务于全国400余家医疗机构。该企业还推出了国内首款“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检测试剂盒”系列产品,与常规血脂检测指标联合使用,可显著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早期预警。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快速高通量全自动化检测,极大地降低了医院和患者的医疗成本。”张秦鲁表示。该试剂已在全国200余家医院开展临床应用。

张秦鲁强调,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资金保障与工程技术人才是关键。企业获得陕西省、西安市及西安高新区在资金及政策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依托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校企联合研究中心、陕西省纳米生物医学检测工程研究中心、西安市临床体外诊断试剂工程研究中心和陕西省博士后创新基地等省市级创新平台,以及“陕西省揭榜挂帅”等重点项目科技项目支持,不断促进企业与省内外高校及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加速科研成果的转化落地。

在金磁生物研发中心实验室,董事长张秦鲁查看产品实验数据(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金磁生物在引才用才方面,采用“自主培育+柔性引智”并行策略——近40%的核心技术人才来自公司内部培育,同时依托陕西省市级新型研发平台广泛吸纳高层次人才,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目前,金磁生物已拥有45项国家发明专利和39项医疗器械注册证。“我们将聚焦重大慢病,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和风险防控领域,以创新之力持续赋能民生健康。”张秦鲁说。

这些企业的技术突破,是西安高新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缩影。近年来,西安高新区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牵引,不断优化创新生态。目前,区内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均超过6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7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566家,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加速形成。

编辑:刘昱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