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9月15日消息(记者刘昱 实习记者苏睿楠)9月14日晚,翠华山脚下灯火璀璨、诗意盎然,2025“诗意·秦岭”主题文化活动在此精彩上演。这场以秦岭山水为实景舞台的文化盛宴,将千年前的唐诗之美与当代生态保护理念深度融合,带领现场观众穿越时空,在“唐诗之都”的意境中触摸秦岭文脉,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夜幕降临活动拉开帷幕(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高悦 摄)

此次“诗意·秦岭”主题文化活动,是西安推动秦岭生态价值与人文价值互促共融的生动实践。活动由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安市挖掘秦岭北麓生态和人文价值工作专班办公室等多部门联合承办,以“秦岭为魂,唐诗为脉”为核心,分为序曲“诗从长安来”“唐诗之美”“我爱唐诗”“唐诗颂歌”及尾声“意向千秋去”五个篇章。通过唐诗讲解、歌舞情景、对诗诵诗、民乐流行、秦腔秦歌等多种文艺形式的创演,共同彰显唐诗文化。

演员们用生动的表演彰显唐诗文化(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高悦 摄)

夜幕低垂,光影交错。演员们身着华服,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浪漫的氛围,带领观众回到千古名篇的“诞生”时刻……不断变换的场景,一幕幕精彩的演出,将千古名诗场景演绎得栩栩如生,让人尽赏唐诗之美。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古称长安)是唐诗的诞生地与传播中心,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诗人在此留下无数千古名篇。如今,西安正全力推进“唐诗之都”建设,从唐诗主题公园打造到唐诗文化街区规划,从校园唐诗诵读活动到文旅融合的唐诗主题体验项目,让唐诗文化融入市民日常生活,让“诗与远方皆在长安”的愿景逐步变为现实。秦岭作为中国地理上的“中央山脉”,不仅是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南北气候的分界线,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记忆,西安依托秦岭独特的生态资源,着力打造秦岭终南山文化公园,以环山旅游公路为主轴,整合沿山6个区县的文物遗址、民俗古镇、重点景区,让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相得益彰,使秦岭成为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

长安柿染区级非遗展位(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高悦 摄)

据悉,西安市将重点以沿山6个区县为主体、环山旅游公路为主轴,整合区域内文物遗址、民俗古镇、重点景区等,打造兼具保护传承利用、公共服务、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的秦岭终南山文化公园,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发展的重要支点,彰显中华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增进对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时,高标准组织实施“诗意·秦岭”“非遗·秦岭”“秦腔·秦岭”等主题文化活动,努力讲好秦岭故事,推动秦岭北麓生态和人文价值创新性发掘、创造性转化。

西安市已正式启动打造“唐诗之都”计划,推动唐诗文化与市民日常生活深度融合、与文旅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强劲冲击力的优秀传统文化标识,一步步把“诗与远方 皆在长安”的愿景嵌入现实。

编辑:苏睿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