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拓技艺是中国古代保存碑刻、文物的重要方法,被称为“古代的复印机”。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非遗传承人张鹏勃数十年如一日钻研传拓技艺,用一纸一墨唤醒沉睡的碑石,让斑驳的石刻“开口说话”,重现历史的温度。
张鹏勃正在工作(耀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工作室,张鹏勃正专注地向爱好者传授传拓技艺。湿润的宣纸紧贴碑石,拓包蘸墨,轻重缓急间,墨色渐次晕染。随着均匀捶打,碑文如魔术般跃然纸上,千年文字清晰如初。
传拓爱好者刘家辉说:“这次我近距离接触到这项技艺,接触到古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古人能将这种美好的东西通过这种手法保存下来,真是一种智慧。”
张鹏勃的工作室宛如一座“微型博物馆”,陈列着各时期各样式的珍贵拓片。每一张拓片都是历史的“指纹”。传拓看似简单,实则暗藏匠心,宣纸浸泡需软硬适中,上纸排气要力道精准,墨色浓淡更决定神韵。
张鹏勃说:“一张好的拓片要做出来首先纸张要好,墨色要好,做出来的拓片要黑白分明,字口清晰,墨不透色,然后完整无缺,这基本上是做拓片的十六字诀窍。”
张鹏勃自幼痴迷绘画,少年时在碑林偶遇老师傅拓碑的情景,让他与传拓结缘。后来他潜心学习技艺,从平面拓、全形拓到鱼拓、木雕拓,掌握了十余种濒临失传的技法。
张鹏勃说:“不光咱铜川的平面拓,到后来的全形拓和鱼拓,做各种拓片把这个保留下来。”
张鹏勃正在传授传拓技艺(耀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为了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张鹏勃将工作室开放为体验基地,开设体验课,并走进高校授课。他创新的文创拓片,让古老技艺与现代生活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一纸一墨,复刻千年文明;一捶一拓,传承文化根脉。在快节奏的今天,张鹏勃用双手守护着这门古老技艺,让沉睡的碑石继续讲述光阴的故事。 (耀州区委宣传部供稿)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