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榆林9月25日消息(记者刘昱 实习记者苏睿楠 高悦)金秋时节,走进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办公大楼,一块数字农业产业服务平台大屏格外引人注目。屏幕之上,全区羊子养殖数量、屠宰加工进度、市场流通走向等全产业链数据实时跳动,直观展现着这座全国最大肉羊全产业链生产基地的蓬勃活力。
如今,榆阳区正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以产业发展为坚实载体,精心勾勒出 “种养结合、绿色发展” 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智慧养殖树标杆
科技让牧羊更 “聪明”
产业要升级,养殖环节是关键突破口。坐落于榆阳区牛家梁镇常乐堡村的陕西上河三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羊标准化养殖场,凭借规模化、智能化的运营模式,成为当地养殖产业的标杆典范。
据了解,该养殖场规划总面积达 1867.99 亩,计划总投资 6.5 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 4.5 亿元投资,可容纳 10 万只湖羊在此生长。
湖羊标准化养殖场(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 高悦 摄)
为提升养殖效率与管理水平,自 2021 年起,该集团便与阿里云携手,共同打造智慧养羊生态系统;2024 年,又进一步引进数控智能系统微牧云。借助这些先进技术,养殖场实现了对养殖区环境的自动化监测与精准控制,温湿度等影响羊子生长的关键指标得以实时调控,不仅为羊子营造了更适宜的生长环境,更让整体管理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我们的智慧管理平台就像给养殖工作装上了‘智慧大脑’。” 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吴庆堂介绍道。该平台主要分为三大核心模块:智慧养殖管理平台可实时显示羊子存栏数、设备运行数量、饲料库存等基础数据,让养殖情况一目了然;精准饲喂系统配备了 3 台无人智能撒料车,能够自动识别羊只数量并精准投放饲料,避免浪费;智能化体脂体重测量系统则更为便捷,羊子只需从中通过,体重、体高等数据便能被自动采集。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为养殖场降本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云牧上河智慧肉羊养殖大数据平台(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 高悦 摄)
全链赋能提品质
从 “活羊” 到 “精品” 的蜕变
科技的赋能,不仅停留在养殖环节,更贯穿于肉羊产业的全链条。榆阳区数字农业产业服务平台由阿里云计算公司负责搭建,2021 年完成首期交付,2022 年又进行了迭代升级,总投资超过 2000 万元,目前已覆盖全区 12 个乡镇的 254 家涉农主体。
“针对肉羊产业,我们专门开发了智慧养羊生态系统。” 该平台讲解员蒋焕焕指着数据大屏介绍,通过为羊子佩戴电子耳标,结合 AI 智能监测模型,工作人员能够实时掌握羊子从发情、配种到防疫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原本需要人工记录的 97 项实操管理规矩,如今全部实现数字化管控,让产业管理更精准、更高效。
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屠宰加工环节的升级换代。走进陕西上河农投实业开发有限公司的 100 万只肉羊屠宰加工基地,机器轰鸣声中,一只只经过严格检疫的肉羊有序进入屠宰流程。公司销售业务负责人李江波介绍,该基地年屠宰量可达 100 万只,在满负荷运转状态下,单日最高可屠宰 3300 只。
为确保羊肉品质安全,基地建立了严格的检疫流程:所有活羊进场前,必须经官方检疫人员与场内检疫人员共同查验确认合格,消毒后进入待宰圈空腹 12 至 24 小时;屠宰前,官方检疫人员会按 8% 的比例进行抽检,场内检疫人员同时按 5% 的比例抽检,双重把关确保每一只羊都安全合规。
工人正在精细化分割羊肉(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 高悦 摄)
在加工车间内,西式分割技术的应用让肉羊实现了 “全身都是宝”。“我们按照羊只的 27 个部位进行精细分割,目前已开发出 120 多种精细产品。” 李江波说,这些产品涵盖主副产品,远销全国市场。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地还构建了从饲养源头到种羊繁育,再到加工生产、品牌运营、火锅餐饮的闭环全产业链。“过完国庆节,我们就会启动带皮羊肉生产线,进一步丰富产品种类,满足不同地区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产业惠民促增收
绿色发展谋长远
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带动百姓增收致富。榆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自 2019 年申报认定以来,已累计投资 23.7 亿元,2024 年更是实现总产值 81 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通过与农村合作社合作,我们仅上河集团一家,就带动了 5000 户农户发展湖羊养殖。” 陕西上河三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吴庆堂表示,不仅如此,集团还推动周边地区种植了 4 万亩饲草,为养殖产业提供稳定饲料供应的同时,也为农户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目前,集团旗下两个厂区共提供 180 个就业岗位,其中一半岗位由周边农民担任,让村民实现 “家门口就业”。
养殖场员工接受采访(央广网发 实习记者 高悦 摄)
与此同时,100 万只肉羊屠宰加工基地的一期项目,可提供约 600 个就业岗位,预计年销售收入约 20 亿元,年利税约 1.2 亿元,进一步扩大了产业带动效应,让更多群众在产业链上实现增收。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榆阳区始终坚守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的特色路径。产业园围绕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双重目标,大力推广 “马铃薯 - 饲料作物 - 羊子” 种养结合循环模式,将马铃薯种植、饲料作物培育与羊子养殖有机结合,实现了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让农业生产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还通过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相关负责人刘王叶介绍,羊绒毛深加工、马铃薯深加工等项目的推进,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更让产业发展更具绿色属性和可持续性,为乡村振兴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如今,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下,榆阳区已打响 “榆阳马铃薯”“草滩羊肉” 等区域知名品牌,更培育出 “上河桃花羊” 这样极具特色的肉羊品牌,让当地农畜产品从田间牧场走向全国消费市场。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