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游客驻足于西安城墙感受十三朝古都的厚重,在回民街品味羊肉泡馍的烟火气时,在三秦大地的经济版图上,民营企业正以蓬勃姿态书写着创新篇章:从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突破转化壁垒,到街边小店蜕变为连锁商业新势力,它们在历史文脉与现代科技的交融中不断成长。

建设银行立足区域实际,创新金融服务,以“全周期金融陪伴”的温度,帮助破解发展瓶颈,为产业升级注入“加速度”,铺就民营企业成长快车道。截至2025年6月末,建行陕西省分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突破1120亿元,服务民营市场主体近10.8万户。

助力低空“展翼”

秦岭北麓试飞场,晨雾未散,一架工业级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划破长空,越过山峦,在古都上空勾勒出新质生产力的美妙画卷。

2024年初,低空经济作为国家重点打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首次被写入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西安羚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羚控科技”)是陕西省34条重点产业链中“无人机板块”的链主企业,始终专注于特种无人机、仿真测试及无人机飞行服务,拥有多项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应急救援、物流运输、巡检、测绘、气象等多个领域。

“样机变产品需规模量产,订单生产周期长,回款远跟不上研发投入。”在羚控科技企业展厅,该企业负责人向来访的建行陕西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行客户经理介绍,伴随低空经济的持续火热,企业订单量逐渐增加,但由于公司采取“以销定采”模式,使得企业“续航力”告急。

FCD-90“天鹅”纯电复合翼无人机(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供图)

为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推动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行随即开展了深度调研。金融团队穿透报表,聚焦企业核心价值,针对企业成长壮大期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发挥商投行联动优势,在建信信托亿元股权投资基础上,又为企业匹配经营周转类信贷额度超1亿元,有效缓解企业流动资金压力。

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下,羚控科技依托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特种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技术转化,已成长为估值近30亿元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润泽“智造”未来

在长安通讯产业园区内,由西安中科立德红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德红外”)投资4.7亿元建设的红外智能光电研发产业化基地项目已完成土建及安装,正在进行室外配套工程施工,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规模领先的红外光电研发生产基地,推动区域红外产业良性内循环。

立德红外是由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孵化的民营企业,成立10年来深耕红外热像技术领域,已成为国家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不过在基地项目规划前期,企业却面临营收波动与订单增长的双重压力,出现现金流紧张、融资难度加大等难题。“保研发与扩产能的双重资金需求,让企业一度陷入困境。”董事长刘伟回忆道。

关键时刻,建行陕西西咸新区支行迅速响应企业需求,联合陕西省分行组建专项服务团队,对企业技术转化能力、研发实力、专利储备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并开展实地调研,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该基地项目3亿元的授信额度审批。“建行没有局限于财务数据,而是真正认可科技企业的创新价值。”刘伟对此深有感触。

近4年间,西咸新区支行持续为该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累计投放贷款1.13亿元,助力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来源:中国建设银行陕西省分行)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编辑:苏睿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