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1月13日消息(记者苏睿楠)当1.66亿吨原煤的工业脉搏与600年古城的文化心跳共振,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正以能源大区的底气与历史名城的底蕴,书写着一场独具特色的“转型叙事”。作为全国百强区与陕西能源核心区,榆阳区从未止步于资源型经济的亮眼成绩单,而是主动打破路径依赖,将目光投向兼具生态价值与长远活力的文旅融合赛道。

“历史文化名城游、大漠风情游、长城边塞风情游、乡村戏水亲子游、美丽田园近郊游”等五大精品旅游板块,如同五条奔流的文化脉络,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下交织共生,让这座“塞上明珠”在工业硬核之外,绽放出温润而持久的文旅魅力。

历史文化与边塞风情:从古城活化到雄关共振

榆林古城,是目前陕西省内规模仅次于西安的明代城池,是榆阳文旅的根脉所在。东依驼山、南凭榆阳河、西临榆溪、北踞红山,700余座四合院撑起了“小北京”的美誉。2182米的榆林老街之上,文昌阁、万佛楼、星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六楼”沿街矗立,由南向北连起了“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

榆林古城风貌(央广网发 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供图)

如今,“针灸式”保护与开发让古城焕发新生。2021年启动的“相约榆林·对话古城”更新计划,不仅完成了老街基础设施升级,更通过非遗大集等活动引爆市场。2023年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期间,线下60万人逛展,线上6亿多次点击量,让陕北民歌、榆林小曲等非遗项目走进大众视野。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遗的榆林小曲,在“进校园、进社区”的推广中打破传承困境,年轻传承人用创新演绎让非遗瑰宝的交融之声重现古城;米茶制作、根雕工艺等非遗体验庭院与工坊场景的打造,让游客从“看建筑”升级为“品文化”,在古城触摸历史的温度。

镇北台风貌(央广网发 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供图)

“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与榆林古城构成“南塔北台”的空间格局,成为边塞文化的核心地标;而沿线的长城遗址、烽火台则串联起一幅立体的边塞画卷。近年来,榆阳区深挖“总兵文化”“屯兵历史”,守好用好长城资源,推动文旅融合进一步发展。

以明代长城遗址为核心,串联古堡、山寺、乡村、峡谷、黄土地质公园等景点,展现陕北边塞文化与自然风光,让游客在登高望远中感受“大漠孤烟直”的壮阔,在民俗体验中读懂边塞生活的烟火气,让冰冷的城墙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历史载体,实现“游长城、知历史、悟精神”的深度体验。

大漠风情与田园近郊:从沙海治愈到乡土焕新

毛乌素沙地的独特地貌,赋予榆阳大漠风情游独有的魅力。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景区内的“鹿栖林”民宿区,推窗可见梅花鹿悠然漫步,围炉煮茶的炭火声与风沙声相映成趣,铜锅涮食、野炊体验等美食让味蕾与自然共鸣。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央广网发 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供图)

补浪河女子民兵治沙连景区,不仅有紫色花海与星空民宿的浪漫,更通过“柳笆庵子”非遗研学项目、治沙精神报告厅等场景,让“沙漠变绿洲”的奇迹成为可体验的红色文旅资源。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则走出差异化路线,将黄土沟壑的地质奇观与传统舞蹈表演、国际书画写生周相结合,在争创国家级地质公园的过程中,打造“自然景观+文化创作”的沉浸式体验。

麻黄梁黄土地质公园(央广网发 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供图)

从科普研学,到沙漠越野、沙滩寻宝等互动项目,榆阳区让大漠风情摆脱“粗放观光”的标签,形成“生态体验+精神治愈+文化创作”的多元业态,成为兼具观赏性与参与性的旅游目的地。

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榆阳区的田园风光正在成为城市居民的“诗和远方”。美丽田园近郊游以赵庄田园综合体、古塔镇杏树岭、赵家峁休闲度假村、郑家川村等特色乡村点位为核心,构建起涵盖自然风光、农耕体验、民俗文化、田园康养、古村活化的多元体验矩阵,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感受田园生活、参与民俗体验、享受乡村游乐的多元选择,全方位满足不同客群的乡村休闲需求,也通过文旅融合激活了乡村资源,真正实现“以旅兴农、以农促旅”的良性循环。

赵庄田园综合体(央广网发 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供图)

乡村戏水亲子游:欢乐时光与成长赋能

针对家庭游市场的多元需求,榆阳区以常乐堡上河湖羊养殖基地、榆林未来营地、圪求河大漠漂流等景区点位为核心载体,构建起兼具自然体验与亲子互动的乡村戏水亲子游体系。

通过差异化场景设计,为亲子家庭提供了从近距离接触特色养殖、沉浸式感受生态康养,到体验大漠水域漂流乐趣的丰富选择,既满足了家庭出行的休闲娱乐需求,又在互动过程中融入自然认知与乡土文化感知,让乡村戏水亲子游成为连接家庭情感、传递地方特色、“寓教于乐”的优质文旅载体。

榆卜界耘梦里田园综合体(央广网发 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供图)

从古城的青砖黛瓦到长城的雄关漫道,从大漠的星辰旷野到田园的瓜果飘香,榆阳区的五大文旅板块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在“全域旅游”理念下形成有机整体,通过非遗资源活化、业态创新、基础设施升级等方式,让这座能源重镇正打破“文旅小众”的标签,以“主客共享、全民参与”的生态,推动文旅产业成为经济转型的新引擎。

未来,随着更多新业态的融入,榆林市榆阳区将继续深耕文化根脉、优化旅游体验,让更多文旅IP串联起更多元、更深度的旅行记忆,书写属于边塞名城的文旅融合新篇章。

编辑:苏睿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