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1月2日消息(记者苏睿楠 通讯员谢利霞)在陕北黄土高原的腹地,榆林市榆阳区正以文化为笔、服务为墨,勾勒出一幅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

作为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热土,榆林市榆阳区以公共服务领域文旅融合为纽带,以文化惠民为内核,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为支点,构建起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养分渗透城市肌理,让群众在文化浸润中收获满满幸福感。

文旅融合:让公共服务在共生中提质增效

铿锵的秧歌锣鼓响彻村落,飘香的传统美食勾起乡愁……日前,榆阳区古塔镇罗硷村一场以“传承千年传统村落古韵,绽放传统文化新姿”为主题的传统文化大展演,为当地村民与游客带来了沉浸式的乡土文化体验。这场热闹的文化盛宴,正是榆阳区推动公共服务领域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榆阳区以丰富旅游体验、拓展文化边界为目标,积极探索“文旅+公共服务”融合路径,打造草滩风情、耘梦里等特色项目,建成王岗畔、郑家川等10个乡村旅游示范区。

传统文化展演活动(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供图)

此外,20个“榆阳书屋”先后落地车站、机场、民宿酒店、旅游景点等关键节点,构建起“一站双能”“旅途有书香”的特色文化氛围。这种“双向嵌入”的创新模式,让文化服务主动向旅游场景延伸,实现了文化和旅游的无缝衔接。

在全民阅读与文旅服务互通方面,榆阳区以星元图书楼为主阵地,构建起覆盖广泛的“阅读文化圈”,不仅联动城区单位分馆、乡镇文化站分馆及重点村(社区)分馆,更将服务触角延伸至车站、机场、景区等新型阅读空间,真正实现了“书香榆阳”全民阅读架构下的资源互通与便利服务。

品牌活动的打造,则进一步推动了榆阳文旅融合走向纵深。“大美榆阳 陕北之窗”“清爽榆林”等系列文化旅游品牌活动,成功串联起“历史文化名城游、大漠风情游、长城边塞风情游、乡村戏水亲子游、美丽田园近郊游”等5条精品旅游线路,将陕北民歌展演、非遗技艺展示等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内容深度融入旅游全过程,累计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不仅实现了“文化惠民的社会效益,更推动了“旅游提质”的产业升级,达成了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双赢局面。

文化惠民: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榆阳区鱼河镇鱼河村,每当电影放映日来临,城隍庙文化广场便成了全村的“聚集地”。男女老少搬着小板凳赶来,在欢声笑语中分享着生活琐事,静静等候银幕亮起。

“下午在村民微信群通知今晚放电影,我就叫上邻居们一起过来看。”村民余宏斌开心地说,“以前看电影村民要走上十几里路,如今,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电影,大伙围坐在一起,边看电影边唠家常,看的是回忆和幸福。”这样的变化,是榆阳区文化惠民工程的生动注脚。

2024年,榆阳区组建28支志愿放映小分队,推行“一村一月一场”的放映标准,全年放映公益电影5615场次,惠及群众33.6万人次。

除了将“光影盛宴”送到群众家门口,榆阳区还通过常态化、多形式的文艺演出,把优质文化服务延伸至基层的每一个角落。榆阳区文艺工作团积极开展惠民演出,每年3月至10月演出季,开展送戏下乡、文化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自2019年起,梅花小戏台每周五常态化演出,已成功举办200余场,成为榆林文化的亮丽名片。

戏曲进社区活动(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供图)

从城市广场到乡村戏台,从校园操场到社区街坊,榆阳区文化惠民实践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本土故事、时代精神融入歌舞、曲艺之中,实现“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的服务理念,以“普惠性+个性化”的供给模式,让文化惠民从“送到眼前”升级为“走进心里”。

空间革新:让文化阵地在惠民中彰显温度

“榆林的变化飞快,路网织得密了,商圈亮起来了,连读书的地儿都跟着精致起来。现在下楼拐个弯就有城市书房,这大概就是城市该有的样子。”新闻工作者张晓成的切身感受,正是榆阳区近年来深耕公共文化服务、打造新型文化空间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榆阳区以空间革新为突破口,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着力构建“全域覆盖、功能多元、服务精准”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体系,让文化服务从“有”向“优”转变。

榆阳城市书房(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供图)

为打破公共文化服务的地域壁垒,榆阳区系统性规划文化空间布局,如今已形成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的“阅读文化圈”。以星元图书楼为核心主阵地,辐射带动44个分馆作为重要节点,以一中分校、长安路、喜洋洋等8个城市书房,以及20个榆阳书屋为延伸触角,成功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区—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文化三级服务体系,并全面免费开放,图书借阅免费,真正实现“15分钟便民阅读圈”城乡全覆盖。

免费开放是文化空间的“基础盘”,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则让这些空间真正“活”了起来。位于榆阳区喜洋洋时代广场的城市书房,不仅是阅读的静谧角落,更是群众文化生活的“共享舞台”。

书房常年常态化举办“榆阳大讲堂”“主题读书会”“慈善爱心服务”等普惠性活动,同时融入地方文化特色与多元艺术形式,推出“非遗展览”“书画展”“陶埙培训”“琴瑟雅集”,以及“茶道品鉴”“插花艺术体验”等特色活动,将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巧妙融合。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城市书房成为凝聚社区情感、传承地方文化的“文化枢纽”。

城市书房主题讲座活动(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供图)

从文旅融合的场景创新,到文化惠民的精准滴灌,再到文化空间的服务升级,榆阳区以钉钉子精神深耕公共文化服务领域,让这片文化阵地既有“颜值”更有“内涵”,文化服务既有“广度”更有“温度”。

随着陕西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区)的成功创建,榆阳区正以文化为魂、服务为基,让人文光芒照亮城市发展之路,为区域公共文化建设提供可复制的“榆阳经验”。

编辑:苏睿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