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9月12日消息(记者刘昱 实习记者苏睿楠)9月11日上午,DJ502次综合检测列车从西安北站出发,向北驶向延安,这标志着西延高铁正式迈入联调联试阶段,为线路全线开通运营筑牢关键基础。联调联试作为高铁从建设向运营过渡的核心验收环节,将通过模拟实际运营行车状态,对轨道、供电、信号等系统及接口匹配情况开展综合检测、验证与优化,及时排查整改问题,为线路安全运营提供技术支撑。

据了解,作为西延高铁的运营管理单位,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精心部署联调联试工作:编制详细实施方案,成立含综合协调、运输组织等七大工作组及八个专业小组的现场指挥部,明确职责与安全管理要求;提前研判试验风险并制定防控措施,建立分层问题库,通过碰头会、交班会推进问题闭环管理;西安高铁基础设施段聚焦轨检车检测问题与动检车提速超限处所,精细化调整线路设备,落实添乘制度,形成“收集-整治-销号-反馈”管理机制。

行驶中的DJ502次综合检测列车(央广网发 赵宏亮 摄)

延安站作为重要节点站,在新建高速场与既有普速场分界处设置1800米硬隔离保障旅客安全。“我们组织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每日召开协调会,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同时制定了联调联试及运行试验的行车组织办法、施工组织办法、岗位作业指导书,研判旅客出行的需求,根据实际情况随时保证增开直通旅客列车3对,管内旅客列车4对,畅通陕北人民的出行,在做好联调联试工作的同时,给旅客提供充足的运力保障。”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延安站站长高峰涛说。

西延高铁建设过程中亮点纷呈。西成客专陕西公司推广536条精品工程评定标准,推动工艺工法落实,创下王家河特大桥248米最大跨度、杜村跨包茂高速特大桥墩顶高位转体等多项施工记录。线路穿越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质复杂,新建线路桥隧比达91%,含47座隧道、67座特大桥与大中桥,16处长大坡道最大坡度达千分之三十。

铁一院技术团队以“站位、地形、地质、环保、工程”综合选线理念综合选线理念设计,首创采用沉管柱锤冲扩挤密桩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中铁二十局针对全线最长的洛川隧道,采用信息化监测与“腰梁式”临时仰拱工法,将地表沉降控制在毫米级,攻克湿陷性软塑黄土沉降难题。“在联调联试阶段,综合检测列车将通过逐级提速对电力及牵引供电系统进行综合检测,确保供电系统可靠性、安全性达到最优,为线路正式开通运营打下坚实基础。”中国中铁电气化局西延高铁项目经理郑伟说。

西延高铁是陕北革命老区首条高铁,属国家包(银)海高速铁路通道重要组成,也是陕西“米”字型高铁网主骨架、“十四五”重点项目,线路全长299.8公里,为双线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建成后,西安至延安运行时间将从当前2个半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对提升陕西区位优势与全国铁路网枢纽地位、完善国家高铁布局、服务革命老区乡村振兴、助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苏睿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