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8月19日消息(记者陈锵 侯凯奇)在探索科技前沿的道路上,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西部超导)超导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创新团队,二十多年来坚持不懈,让超导材料从无到有、由弱至强,为中国的超导材料产业打造了坚实“筋骨”。

超导线材(央广网发 西部超导供图)

零的突破

2003年,中国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遭遇困境,国内超导材料产业尚处空白,无法提供核心线材。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勇及师兄刘向宏临危受命,带领技术骨干组建该企业,踏上从零开始的破冰征途。

“经开区‘急企业之所急’的服务理念让我们受益良多。”企业党委副书记、人事总监李轶媛回忆道。她说,从政策落地到人才引进,政府协同构建了产业发展的沃土。

前路荆棘丛生。“国内超导产业没有经验借鉴,项目需要解决多项‘卡脖子’难题。”李轶媛说。

为啃下ITER 项目核心线材制备这块硬骨头,成员以车间为家,调试工艺,分析数据。工艺流程繁复,曾经一支线材就断线高达238 次。

历经难关,团队最终攻破开发出NbTi 超导线材用高均匀NbTi 超导合金全新熔炼技术,建成国内唯一、国际一流的低温超导线材生产线。5110个日夜的不懈奋斗,团队终于在2017 年完成了ITER 项目供货,实现中国超导产业零的突破。

创新领跑

西部超导(央广网发 西部超导供图)

在超导材料研发的征途上,西部超导不断拓展低温超导技术的应用领域,成功研制出我国首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MRI用超导线材。

这一突破不仅终结了国际巨头在该领域长达三十年的技术垄断,更以卓越的产品性能叩开全球医疗装备巨头的大门,企业成为GE医疗、西门子医疗的核心供应商。

技术突破不止于此。团队还建成了国际领先的300毫米半导体级单晶硅生长用超导磁体生产线,实现了从设计研发到量产的全链条自主可控。

2024年,西部超导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创新团队被授予“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荣誉。目前,团队累计攻克48项核心技术难关,形成20项测试和质量控制技术标准,实现了我国超导线材及应用产业化“零的突破”,其中MRI仪器用超导线材已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50%以上。

人才筑基

自创业以来,团队一直坚持“师带徒”传帮带,既搭梯子又压担子,技术专家手把手传授技艺、面对面解惑,青年骨干在重大项目、关键攻关中经风雨、长才干。“我们培养出了一大批胸怀‘国之大者’、精通专业技术的接班人。”李轶媛说。

在持续创新的征程中,西部超导秉承“服务国家、造福人类”的初心,将创事干业的决心贯彻到行动中,不断战胜风险挑战。如今,这支团队平均年龄39岁,形成了60后技术奠基、70后中坚骨干、80后创新主力、90后新生力量的独特人才矩阵。

当前,企业形成了以数十位稀有金属材料加工资深专家为核心的创新技术团队,锻造了一支从事新材料及装备研发、中试和产业化的高端人才队伍。

从能源变革前沿到生命医疗战场,从陆地飞驰的磁浮列车到深海探测的精密装备,团队正奋力书写着中国超导应用新的故事。

编辑:刘昱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