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市临潼区代王街道宋家村的葡萄种植园里,一串串套着果袋的葡萄沉甸甸地垂在葡萄架下,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种植户田本河正穿梭在葡萄藤间,仔细察看葡萄的成熟度。

“‘阳光玫瑰’的甜度够了,色泽再润润,过半个月就能上市了。”田本河撕开一个蓝色果袋,摘下一颗‘阳光玫瑰’品种的葡萄品尝后介绍道,“这套袋很有讲究,果皮是青绿色的葡萄,套蓝色果袋能避免强光直射,让果子成熟后颜色更匀净;果皮颜色深的葡萄,套白色果袋透光性刚好,既能防鸟啄、避虫害,又不耽误果子积累糖分。”

在这个占地10多亩的葡萄园里,放眼望去,“阳光玫瑰”“红富士”“甜蜜蓝宝石”“浪漫红颜”“夏黑”等10余个葡萄品种竟相媲美。

田本河说:“目前是‘夏黑’的主场,8月中旬‘红富士’就能接上茬了。到8月下旬,像‘甜蜜蓝宝石’等‘明星品种’就会陆续成熟。葡萄的销售期从7月底持续到10月初,通过不同品种的错时销售,既能稳定价格,还能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保证每一茬葡萄都有好品质,田本河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咱这葡萄都是自然生长,不催熟。”田本河说,“地里的草不打除草剂,生草能保墒,还能让土壤更松软。施肥就用发酵好的羊粪等农家肥,劲儿足还养地;再配上果袋、避雨棚等防护设施,果子产量高、长得好,大家吃着也放心。”

依托绿色生态种植和科学管理技术,田本河园子里的葡萄今年总产量预计能达到3万斤左右,年产值有望实现10万元。

丰收的喜悦不仅体现在田本河的葡萄园里。不远处,种植户宋雷家的一亩多“户太八号”品种葡萄也进入了最佳采摘期,宋雷正忙着为顾客采摘葡萄,他的妻子张娜把一串串刚摘下的葡萄装进泡沫箱里。

“‘户太八号’品种葡萄甜中带点酸,口感好,最近天天有顾客来摘,一天能卖出去两百多斤。”宋雷擦了把额头上的汗说,“我给葡萄用的都是豆粕、油渣等优质有机肥。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按照果树不同生长期合理施肥、浇水,种出来的葡萄品质好,深受消费者青睐。虽然种植面积不算大,但精细化管理让亩产效益很可观,光这一亩多葡萄,除去成本今年估计能增收1万多元。”

近年来,代王街道立足地域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石榴、火晶柿子、蜜桃、樱桃、黄杏、葡萄种植等特色果业,并通过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方式,帮助农户提升种植效益,让“果园”变“财源”。

代王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街道将加大特色果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发展壮大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迈进。同时,借助毗邻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区位优势,在打造葡萄等特色水果种植“甜蜜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建立集采摘、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助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尹旭昕 通讯员 罗文艳 )

编辑:苏睿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