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康市汉阴县在果蜜红茶产业发展中迈出关键一步,通过推动生产方式从传统人工向机械化转变,有效破解了此前茶企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困局,不仅实现了产业提质增效,更在保障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为当地茶产业注入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再添新动能。

采茶现场(刘东 摄)

安康果蜜红茶的诞生,曾一举填补汉阴茶产业空白,推动当地茶产业整体迈上新台阶。但此前,多数茶企在茶叶生产加工中依赖传统人工,导致效率低、产量有限且成本偏高。为破解这一困局,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汉阴县农业农村局主动牵头,引导茶企购置采茶机、引进全自动茶叶生产线、建成标准化生产车间,成功推动全县果蜜红茶生产从传统人工模式转向机械化生产,加速了茶产业发展进程。

“今年我们开始采用机械化采茶,极大地降低了我们的采摘成本,提高了采摘效率,以前一个人只能采20斤左右,现在机械采茶,一个人一天能采摘200斤左右,使产业收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汉阴县凤凰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春介绍道。

茶叶生产车间的机械化设备(刘东 摄)

山上采茶用上了采茶机,山下茶企也换上了新设备。在安康果蜜红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条集萎凋、揉捻、提香等工序为一体化的全自动生产设备正高速运转。在这里,刚刚采摘的夏茶鲜叶经过揉捻、发酵、干燥等工序,褪去青涩后变成黑褐油润、条索紧细的红茶。

安康果蜜红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冯卫平说:“我们采取机械化制茶,相比以往使用人工生产,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节省了开支、提高了产能,能最大化做到让利消费者,果蜜红茶最低价格每斤可以卖到150元左右,使产品价格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

生产方式在变,产品品质始终如一。无论是人工还是机械生产,汉阴果蜜红茶都严格遵循生产工艺流程与标准,每个环节、每道工序均严把质量关,确保产品经得起市场检验和专家评判,实现质量稳定可控。

“这次我们安康果蜜红·起源地汉阴这个果蜜红用机器采摘,然后全程自动化的加工,这次来我对机采机制的这个果蜜红茶的品质和春天手工采制的果蜜红茶做了一个比较,从感官审品的结果来看,机采机制的果蜜红茶品质非常优秀,不输春天手工采的,完全达到了我们果蜜红茶的品质要求,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鲁成银评价道。

茶产业是汉阴县农业的支柱产业,年产茶叶2400吨,产值达8.1亿元。作为当地茶产业的生力军,果蜜红茶正以强劲势头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汉阴茶产业格局、填补了红茶市场空白,还丰富了茶产品供给,推动产业向多元化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条,带动更多茶企、茶农因茶增收致富。

“今年,预计全县可生产果蜜红茶800吨,产值达3亿元左右。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鲁成银教授进行深度合作,制定果蜜红茶机采机制标准化工艺流程,打造红茶行业标杆。”汉阴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徐春明说。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汉阴果蜜红茶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当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每一步成效。如今,一片片“绿叶子”正蜕变为“金叶子”,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活力。未来,汉阴将持续深化科技赋能、推动三产融合,擦亮“安康果蜜红茶”金字招牌,让千年茶乡焕发新生机,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金山银山”,让更多百姓端稳“生态碗”、吃上“产业饭”,共同书写产业兴旺的崭新篇章。(汉阴县融媒体中心供稿)

编辑:苏睿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