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早晨,在西安市高陵区崇皇街道泾康园社区,68岁的张阿姨如往常一样,在单元楼下健康服务点完成血压测量,来到“高·幸食堂”吃上一顿热乎早餐,随后约上朋友一起到社区里老年大学上课,书声琅琅、歌声嘹亮、舞姿翩翩……这样便捷、充实、快乐的晚年生活,正源于“15分钟银龄圈”的构建。

近年来,高陵区依托社区生活圈,整合各类资源,拓宽服务渠道,精心打造涵盖养老服务、健康保障、学习教育、文化休闲等功能的“15分钟银龄圈”。从“养老”到“享老”,走出了为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安享幸福生活。

老有所养:15分钟“圈”出幸福食堂

“我要一个荤菜两个素菜,一份米饭……”上午11:30左右,上林社区“高·幸食堂”的助餐服务开始了,不断有周边的居民前来用餐。

为打通为老服务“最后一公里”,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高陵区推出了“高·幸食堂”老年助餐服务项目,旨在构建一个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提供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安全可靠、持续发展的助餐服务,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同时积极探索“食堂+”养老服务工程,现已在每家“高·幸食堂”设置了“高·幸健康服务点”,专业医生定期提供健康咨询、保健讲座、巡诊义诊等活动,努力打造集助餐服务、健康医疗、文化娱乐、志愿服务等于一体的养老服务平台。

2025年,全区建有“高·幸食堂”老年人助餐服务点42家,实现日均老年人就餐2592余人次,累计就餐服务36万人次。

在“高·幸健康服务点”,一场义诊活动正在举办(高陵区委宣传部供图)

老有所为:15分钟“圈”出银发力量

高陵区引导各社区结合工作实际和老人自身特点,先后成立54个志愿服务团队,积极开展“银龄行动”,邀请退休党员、干部、教师、医生等参与社区治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等工作。

在耿镇街道虎家村,“五老”志愿者在渭河河堤开展了密集的巡查工作和“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为青少年假期安全保驾护航。在崇皇街道泾康园社区,居民议事会定期召开,银龄志愿者围绕安全巡逻、组织邻里互助活动、维护社区环境卫生等踊跃发言、建言献策。在鹿苑街道鹿祥社区,“银龄风采绽芳华”公益文艺汇演精彩开演,志愿者们载歌载舞与社区居民共度欢乐时光。在社区“银龄圈”,低龄老人服务高龄老人、健康老人帮助失能老人、中老年人关心关爱少年儿童……处处都是暖心场景。

社区内,退休老人正在参与志愿活动(高陵区委宣传部供图)

“退休后总觉得生活空落落的,自从加入‘老石油’银龄志愿队后,我帮社区规划停车位、调解邻里矛盾,感觉自己又‘有用’了!”家住泾欣园社区的退休工程师陈大爷说。广大离退休干部在享受“银龄圈”带来的服务和便利时,更是找到了发挥自身优势作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平台和契机,为基层治理贡献“银发力量”。

老有所乐:15分钟“圈”出精神家园

“社区老年教育不仅是课堂,也是社区老年人的快乐老家,更是基层治理的情感纽带,蕴含着基层治理的巧思。”区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说。

高陵区委组织部、区老年大学携手各街道党工委,全面推广“老年教育+文化养老+志愿服务”模式,不断加强离退休干部学习活动阵地建设。玉龙社区、泾康园社区、泾福苑社区、水景社区等4个社区老年大学相继开学;在鹿苑社区、城区社区、南新社区、九境城社区等定期开展健康保健、手机摄影、美妆美容等公益课教学,构建了“1所总校+4个枢纽+N个微课堂”的老年教育网络,为老年人打造了“15分钟老年学习活动圈”。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老年群体中开展(高陵区委宣传部供图)

“我们白天打乒乓球、下象棋,晚上跳广场舞,逢年过节还有联欢会,日子过得很热闹!”龙凤园社区的孙阿姨说。如今,社区老党员之家、文化站、党群活动室、公园广场是“银龄圈”的文化活动主阵地,书画室、棋牌室、阅览室、舞蹈室等各项设施已配备齐全,可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兴趣需求。

各社区党委结合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传统节日、地方文化等,定期举办学习辅导会、趣味运动会、文艺展演等活动,为辖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多彩、喜闻乐见、有益身心的多元化文化服务。(高陵区委宣传部供稿)

编辑:侯凯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