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8月16日消息(记者陈锵)作为西安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西安经开区不仅是陕西省首个工业产值突破千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更以稳健增长领跑区域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6月,西安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9.80亿元,同比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攀升至1416.18亿元,同比增幅28%;工业发展呈现强劲动能。

亮眼的数据背后,是这片土地坚持精心培育的营商环境作用力。近年来,西安经开区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聚焦市场主体关切,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构建“全链条”“全要素”支持体系,为企业成长提供丰沃土壤,为加速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勇当“北跨”战略主力军奠定了坚实根基。

“智造”赋能

挺起产业升级“脊梁”

在西安经开区的龙腾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龙腾半导体),看似不起眼的黑色“小方块”,却是其核心技术实力的代表——高端功率半导体器件。

公司已形成覆盖高压超结MOSFE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屏蔽栅沟槽MOSFET、低压沟槽MOSFET、高压平面MOSFET、碳化硅(SiC)MOSFET及功率模块等完整的功率器件产品系列,超500种细分型号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储能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

8英寸功率半导体制造项目生产线(央广网发 西安经开区供图)

近年来,龙腾半导体在技术创新与产能布局上动作频频:2023年,陕西省首条8英寸功率半导体外延片产线投产;2024年年底,8英寸功率半导体器件制造项目启动,规划年产晶圆60万片,填补省内空白;2025年,公司IGBT模块线开建,计划达到年产60万只车规级模块及240万只工业级(光伏、储能)模块的批量生产能力。整体项目计划带动就业超1000人,满产后可实现产值50亿余元。

“西安拥有数量众多的科研院所,为项目提供了充足的专业人才储备与核心技术支持。同时,得益于市区两级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产业生态加速形成,为项目创造了良好的产业氛围。”龙腾半导体战略发展中心总经理常甲辉介绍道。

在经开区,龙腾并非孤例。这里已聚集华天科技、华羿微电子等龙头企业,聚焦高端集成电路封装、硅基IGBT及功率半导体芯片、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及大功率LED照明控制芯片、卫星通讯设备、工业软件等方向,积极培育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业态。今年1月-6月,该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32.57亿元,同比增长10.2%,有力印证着从“制造”到“智造”的深刻转型与“新质生产力”的蓬勃生长。

厚植“双创”沃土

构建融通创新生态圈

作为引领西安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经开区深知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创新的“催化剂”和“加速器”。为此,经开区聚力构建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壮大”全生命周期的孵化服务体系,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蒜泥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简称蒜泥科技)的腾飞正是生动实践。

依托经开区这片沃土,蒜泥科技自2014年成立以来快速发展。在西安累计成功运营10个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培育超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十年间带动就业近5万人。其运营的蒜泥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西安市首个跻身“国家队”行列的民营机构。

依政企协同发力,2017年,在西安市政府统筹支持下,蒜泥科技联合经开区建设西安创业大街并成功运营。这一切,离不开经开区在政策支持、资源对接等方面的全方位保障,为企业发展营造的稳定、公平、透明的环境。

蒜泥科技开展培训(央广网发 西安经开区供图)

在深化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方面,经开区持续搭建平台、汇聚资源。2019年,在西安市科技局指导下,蒜泥科技企业孵化器联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成立西安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为园区企业搭建起专业领域资源支撑平台。

“下一步,我们将以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为依托,打通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为企业提供更精准的专业化服务。”蒜泥科技合伙人、运营总监张坤表示。

从培育“国家队”孵化平台到推动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经开区始终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的创新动能。

聚“链”成“势”

筑牢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基石

历经多年精耕,西安经开区崛起为西安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区,逐渐形成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聚焦以陕汽、吉利两大整车“龙头”为牵引,经开区通过政策支持、高效服务与用地保障“组合拳”,不断吸附产业链关键企业,构建紧密协作的产业体系。

江苏新泉汽车饰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泉股份)从村办企业起步,早在2005年便为陕汽、吉利配套,但彼时受限于本地配套资源短板,产品需从外地远距离运输,物流成本一度制约发展。

随着吉利西安工厂建成、陕汽版图发展,新泉股份迎来本地化契机。2018年10月,其全资子公司西安新泉汽车饰件有限公司(简称西安新泉)落地经开区。“市区两级政府及经开区提供了用地支持和高效服务,使我们成为首批入驻西安的汽车内饰一级配套供应商。”企业总经理王祺介绍道。

为降本提质增效,西安新泉大力提升供应链本地化配套率,目前超50%零部件实现10公里内就近配套。作为企业核心生产环节,其智能化注塑车间实现全链条智能操作,年配套产能达30万台套。

西安新泉智能化注塑车间(央广网发 西安经开区供图)

在西安汽车产业持续攀升带动下,西安新泉扮演着产业链“承上启下”的双重角色,向上保障主机厂产能稳定,向下带动本地配套企业成长,助力产业生态日臻完善。

西安新泉的成长图景,正是经开区“龙头牵引、链式布局、精准服务”产业布局的缩影。西安经开区通过精准招商引入优质配套企业,再以用地保障、高效服务等营商环境优化举措为营商环境赋能,最终推动西安汽车产业“聚链成势”,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如今的西安经开区,“优”的营商环境已蜕变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既是企业扎根的沃土,更是突破瓶颈、加速迭代的强劲引擎。

这里正汇聚起创新、技术、资本、人才的磅礴合力,生动书写着先进制造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编辑:侯凯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