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宝鸡11月27日消息(记者陈锵 实习记者高悦)在西凤集团906制酒车间里,一幅现代化的酿造场景映入眼帘:840米的酿酒物料正压输送系统平稳运转,机械臂精准地操作着酒醅,2808个窖池蒸腾着热气,数字化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发酵温度等数据。这里也被行业称为是先进的“灯塔工厂”,也是陕西智造赋能传统产业焕新的生动样本。
每天清晨,安全员沈晓亮身着蓝色工装,穿梭在车间大型设备之间,目光锁定每一台智能设备的运行参数,检查着每一个角落。“智能酿造水平越高,安全防线越要筑得牢固,这是确保我们传统工艺能好好传承下去的根本。”他一边检查机械臂的制动系统,一边说道。

西凤集团906制酒车间(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
从MES系统与酿酒自动化系统的深度集成,到DCS控制系统对2808个窖池的全程监控;从18条生产线的装甑机器人凭红外线指令均匀撒料,到3D建模搭建的“虚拟工厂”生成最优酿造方案——906车间的“数字赋能传统”转型,沈晓亮早已烂熟于心。他常会向员工们细致拆解这些智能装备的巧思:“你看这八孔出料稻壳系统,正是通过智能控制,既契合传统酿造工艺,又解决了‘曲大酒苦、水多酒淡’的问题,配料均匀是基酒醇香的重要前提。”这就是传统工艺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创新成果。
“光懂设备还不够,得摸透每个环节的安全门道。”每到工作时间,沈晓亮总会提前到岗,先在大数据平台调取前一日的压力曲线、设备运行日志,再穿梭于车间各个角落实地排查。35 种核心智能装备、18 种智能传感装置,每个部件的安全要点他都了然于胸。
车间刚开始运行时,很多员工以为“机器操作更省事”。沈晓亮却敏锐地发现了新挑战:“像全国首创的窖池盖板水封法等装备,既要懂技术特性,更要契合传统工艺要求。”为了摸清设备 “脾性”,他扎进厚厚的说明书堆里研究,向技术人员请教,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每台设备的运行参数、安全隐患点,如今随手一指,就能精准说出某台机械臂的制动系统检测要点。

沈晓亮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
沈晓亮一直坚持“隐患排查零死角”的工作态度。“在我们906车间,酿酒生产线从定量配料、在线拌和到智能上甑、蒸馏摘酒等工艺的数智化生产都需要进行零死角的安全排查,不能有一步马虎出差错。”他说道。
在沈晓亮看来,面对智造转型,安全管理既要“硬制度”兜底,更要“软引导”入心。针对智能化操作带来的工作方式变革,他把培训搬到生产现场:手把手教老员工看懂监测数据、处置智能报警;带着新员工走遍安全通道、应急设备点,结合案例深入讲解,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全方位认识车间环境。
从传统“老师傅”到新智造“安全哨兵”,沈晓亮见证了西凤的转型,也守住了安全生产的初心。站在窖池旁,看着机械臂精准作业,沈晓亮感慨道:“我守好安全底线,才能让传统工艺在数字化浪潮里稳稳传承。”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