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1月13日消息(记者陈锵 刘昱)近日,一段关于西安一名小女孩“冬天穿拖鞋在外捡拾食物”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引发社会广泛关注。12日下午,记者从当地多个部门及女孩父亲杨先生处获悉最新情况:7岁女童小玥玥(化名)与其4岁的妹妹已按照相关程序进行安置,将在西安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接受专业照护和教育。

问题一:孩子是否为流浪儿童?

11月12日,记者在东方红庞马村见到小玥玥时,她正在村委会的院子与4岁的妹妹玩耍。一头利索的短发,身穿加厚外套和牛仔裤,热情地跟记者打招呼。“这衣服是阿姨之前给我买的。你试试我的手,热不热?”小玥玥口中的“阿姨”是该村的包村干部王敏。

“她有自己的家,也有父亲和妹妹,父亲日常照顾她们吃饭、穿衣,村上和街道办也是每两周去她家看看,并不是网上说的流浪儿童。”王敏告诉记者,小玥玥母亲于今年5月因肺癌去世,现在杨先生独自照料两名幼女。小玥玥性格外向活泼,不爱受约束,常在村里街道玩耍、逗留,村民大多都认识她,也会给予一些食物、衣服。

东方红庞马村主街道(央广网记者 陈锵 摄)

东方红庞马村是西安未央区的一个城中村,主街道白天繁忙,小玥玥一家就在临街的二楼居住。网传的“流浪街头”实则是小玥玥在家门口,距离她家里约200米,街坊邻居均相互认识。

邻居王女士说:“这娃大家都认识,娃平常穿得整齐,就是有点调皮,喜欢在外跑。她爸爸常蹲在门口,比较沉默,带娃看着有点吃力,但娃(指小女儿)是干净的娃。”

小玥玥家门口(央广网记者 刘昱 摄)

当日,记者从汉城街道办事处了解到,小女孩家庭情况较为特殊。“家中共有四个孩子,女孩的两个哥哥为父亲与第一任妻子所生,目前由哥哥的姥爷照料;而小玥玥和4岁的妹妹,是父亲与第二任妻子所生,目前与杨先生生活。杨先生的两任妻子均已离世,他因照顾两个未成年的孩子,未能外出工作。”汉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梦介绍。

问题二:孩子的基本生活是否有保障?

针对小玥玥的家庭情况,汉城街道及未央区民政等部门自2019年起,依据政策为杨先生及其家庭成员分别办理了残疾人两项补贴、单人保、廉租房补贴等,每月各项补贴合计约1600元。街道和村委会每年发放米面油及1000元慰问金,并在小玥玥母亲去世后,由包村干部及村干部每两周入户走访,为其购买必要生活物资。

目前,未央区民政局、教育局、汉城街道办事处等多部门联合介入,优先保障小玥玥入学,并正在按程序研究将其家庭纳入低保范围。

今年秋季开学前夕,当小玥玥达到小学入学年龄时,在村委会、汉城街道的协调下,小玥玥在附近的三官庙小学入学,但没多久孩子自己跑回来。针对小玥玥的“退学”情况,村委会、汉城街道和区教育局、民政局协商下,减免小玥玥在校的课后服务费等一切费用,但最终以其父亲“无法接送孩子”为由而停滞。

11月12日,小玥玥(右)及其妹妹为入住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进行常规体检(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面对网络上的质疑,杨先生说:“孩子有衣服穿,但大女儿比较调皮,有时候会自己将袜子脱掉出门。自己也愿意让孩子去学校,孩子也愿意去。”但他也表达了对大女儿性格可能不适应学校管理的担忧。他坦言,带两个年幼女儿确有困难,没有工作,靠借钱度日,“干不成啥”,曾做过小买卖但现已停摆。谈及未来,他希望孩子“受到好的教育”。

问题三:如何帮助孩子生活学习步入正轨?

12日上午,经过相关部门多次沟通和杨先生本人认真考虑,他选择了接受多部门协商的安置方案,将两个女儿由民政相关部门临时监护。当前,两位女童已被当地多部门按相关程序送往西安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统一照护。

“我们将孩子送至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临时监管,家长可随时探望,中心配备专业老师,将为孩子提供生活、学习和心理教育的空间。孩子学习上,与其他孩子一样在公办学校上学,上下学由中心老师接送。”未央区民政局副局长杜彦辉告诉记者,目前为小玥玥及其妹妹设立一年缓冲期,期间孩子父亲可以求职就业,一年后接回孩子。

未央区汉城街道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积极对接,帮助杨先生解决就业问题。

编辑:侯凯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