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0月22日消息(记者侯凯奇 实习记者杨雯欣 陆显翊)非遗,有很多种形式,但是美食是最吸引人的。特色美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更是一座城市富有人情味的烟火气。

外酥里嫩的牛肉饼咬开满是肉香,水盆羊肉暖胃暖心,摔碗酒承载着老陕的豪情,子长煎饼裹满特色馅料…… 坐落于西安市新城区东新街东段中山门里的永兴坊,如今已是很多游客到西安的打卡地 。“非遗+”让这里的文旅有了更多不一样的体验和变化。

这里不仅集结了陕北、关中、陕南的上百种特色美食,更能让游客沉浸式领略三秦文化。

看秦腔、皮影等非遗演艺,学茯茶制作、豆腐工艺等非遗手艺,昔日传统老街早已焕新颜、发新芽,走出了一条依托非遗推动文化消费新路径。

位于古都西安的永兴坊(央广网发 杨雯欣 摄)

在永兴坊,非遗不是静态地展示,而是可品尝、可体验、可带走的现代消费品。文化赋予了消费新的魅力。

“我们是泾阳县唯一的非遗传承单位,永兴坊帮助泾阳茯茶走向了全国,让更多人懂得怎么去品鉴茯茶。”泾阳砖茶制作技艺传承者张鹏说。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他的团队不断优化产品形态,推出试用装、文创系列等更符合现代消费习惯的产品。

礼泉农家豆腐作坊第四代传承者刘刚则将一块豆腐做出了新花样。“从传统工艺到深加工,我们开发了豆浆、豆花、蘸汁豆腐、豆干等系列产品。”他说,永兴坊的平台让全国游客品味到陕西豆腐的多样可能。

子长煎饼省级非遗传承人赵延东创新推出组合套餐——内有小酥肉鸡肉、土豆丝、韭菜鸡蛋三种口味的煎饼,配上一碗豆钱钱稀饭。“让游客一次尝遍多种风味,更好地传播子长煎饼文化。”赵延东说。

游客品味特色美食子长煎饼(央广网发 杨雯欣 摄)

走进永兴坊,仿佛步入盛唐时期的108坊。关中巷、陕南街、陕北里等八大街区错落有致,百戏场内工作人员身着古装与游客互动,非遗戏曲博物馆中秦腔、皮影戏轮番上演,手工作坊区里游客可与传承人面对面学习技艺。

“走进永兴坊就像走进了古长安城的街坊。”来自贵州的游客赵丹毅说,“在这里既能品尝陕西美食,又能感受浓厚的历史氛围。”

澳大利亚游客Bento感叹:“美食与文化的融合太特别了!同时这里古老与现代交织的美感,在其他地方很难体验到。”

永兴坊工作人员和游客互动现场(央广网发 杨雯欣 摄)

外籍游客现场感受摔碗酒(央广网发 杨雯欣 摄)

自2014年开放以来,永兴坊始终践行“挖掘、传承、创新、再造”的发展理念。

“非遗美食只是载体,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传承发扬陕西优秀文化。”西安永兴坊运营负责人耿威表示,园区最早以老字号、非遗传承人为主,后期延伸出手工艺、文创等五大业态,目前商户已达110多家。

在传统经营基础上,永兴坊引入XR、VR等科技元素,让游客“穿越”历史,了解永兴坊的前世今生。“通过‘非遗+科创’‘非遗+演绎’,我们打造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在参与中感受非遗文化。”耿威说。

从单一美食街区到八大特色板块,从品尝美食到沉浸体验,永兴坊成功打造了“非遗+”消费新场景,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成为文旅融合与非遗活态传承的标杆实践。

编辑:陈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