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11月24日消息(记者侯凯奇 实习记者杨雯欣)11月21日至22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讨会暨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线下学术交流会”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召开。会议旨在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助力教师队伍能力提升,特别是促进中西部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指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慕课教学西部行工作组、eMOOC联盟、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分会等多家单位共同主办,吸引了全国多所院校的领导、教学管理者及一线教师代表等600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

研讨会现场(实习记者杨雯欣 摄)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吴振磊在致辞中指出,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深刻重塑教育形态,推动AI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泉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强调教育数字化是教育发展的新赛道,并回顾了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织,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实施的“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取得的显著成果。同时分享了学校在项目运行中形成的“严选课程—精细管理—多元考评—政策保障”运行机制及产生的积极辐射效应,表达了与各兄弟院校携手,利用数字资源与技术共同造就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期待。

在大会报告环节,来自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青海大学、学堂在线、厦门大学、塔里木大学等多所高校与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实施路径、生成式AI教育应用、学科赋能实践、青年教师能力提升等核心议题,分享了前沿理念与实践案例。

研讨会现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供图)

据悉,“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融合式教学进修项目”自2022年秋季启动以来,已成功开展五期,通过“克隆班”等形式开放423门课程,累计惠及2.5万名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2025年春季学期更开设37门AI赋能特色课程,有效提升了参培教师的数智化教学与课程本土化改造能力。

未来,各参与单位将继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路径,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编辑:苏睿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