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特色产业振兴,近年来,留坝县聚焦盘活县域内存量资金、闲置资产与生态资源,创新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系统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唤醒秦岭“绿色财富”,探索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盘活闲置资产为目标,留坝县组织对县域内闲置资产进行全面摸底,将碎片化的生态资源整合形成标准化“资源包”,通过项目化包装推向市场,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运营管理方,使生态资源向优质资产转化。紫柏街道小留坝村将村民腾退的闲置院落交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筹,引入专业企业改造为精品民宿集群;武关驿镇利用闲置河滩打造“中国栈道渔村”;玉皇庙镇将闲置校舍改造为乡村民宿……这些实践使“沉睡资产”转化为承接生态产业的“黄金载体”。
着眼于让山林资源实现立体增值,留坝县依托92.03%的森林覆盖率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资源禀赋,着力推动构建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生态产业链。围绕西洋参、天麻、黄精等道地药材,打造林下种植示范带;依托秦岭山珍物流园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目前,全县已建成标准化种植基地24个,新开发30余款药食同源产品,使“留字号”生态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同时,林麝养殖、中蜂培育等产业同步推进,让山林资源实现“立体增值”。
立足用集体资金撬动多元投入,留坝县探索建立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合作社参与、银行融资、运营保底、产权鉴证、农担担保、保险助力的“八位一体”投融资模式,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为集体资金高效运作搭建起完整支撑体系。在此机制保障下,该县以集体资金为“杠杆”,聚焦中药材种植、生态养殖、乡村旅游等县域特色生态产业,推动资金向高潜力、高收益项目倾斜,实现集体资金与生态资源的高效耦合。
随着“三资”盘活深化,留坝县生态产业为大量村民提供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种植基地务工、民宿经营等岗位带来稳定收入,土地流转让农户获得租金收益,村集体盈利后的分红更让群众切身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的同时,全县空气优良天数、出境水质保持优良,“生态美”与“百姓富”实现同频共振,惠及广大城乡群众,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生动的“留坝样本”。(汪静)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