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西安9月6日消息(记者刘昱 实习记者唐婷)9月5日,西安市举行“‘诗道终南心意长安’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新闻发布会,公布《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西安文化积淀深厚、资源丰富、优势明显。此次出台方案,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计划用三年左右时间,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的“唐诗之都”文化品牌。
《实施方案》围绕五大方面部署26项具体工作任务,包括理论研究及发展规划工程、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工程、文商旅深度融合工程、品牌塑造重点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项目,突出“唐诗搭台、旅游引路、经济唱戏”模式,为“唐诗之都”建设明确路径。
在具体实施上,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辉表示,西安将以理论研究筑牢文化根基,为品牌建设提供支撑;坚持“保护第一、保护优先”原则,加强唐诗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研究和利用;在打造唐诗文化核心景区基础上,开发更具体验感的文旅产品;依托文旅产业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并从理论与实践层面,挖掘展示品牌中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传统性”“诗意性”“国际性”特征,构建高水平城市文化品牌。
同时,西安将通过唐诗博物馆建设、唐诗特色文化街区提升、唐诗文化旅游IP培育、“唐诗与长安”主题文化进校园、“唐诗与长安”国际传播、“唐诗之都”宣传推广、唐诗文化新标识建设等7个项目,多维度塑造“唐诗之都”品牌形象。
发布会现场,西安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左东介绍,今年计划依托诗人足迹和名句,先期推出“曲江流饮辋川烟”朝圣之旅、“秋风生渭水”怀古之旅;抢抓环城墙文旅商圈建设机遇,新增一批唐诗主题文化场景,丰富环城公园文化内涵,以项目建设为打造唐诗文化品牌提供有力支撑。
发布会还披露了西安多领域推进“唐诗之都”建设的具体举措,从资源梳理到项目落地,从科技赋能到场景营造,让唐诗文化逐步转化为可感、可游、可体验的文化产品。
据悉,今年9月西安博物院将推出“风雅长安——王维文化艺术数字沉浸展”。该展览以馆藏“清仿元赵孟頫《摹王右丞辋川图》卷”为蓝本,运用三维建模、虚拟现实、数字投影等技术,让观众沉浸式感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意境。同时,西安将以“诗地融合”为主线,推动唐诗文化“活”在当下。
发布会现场,据长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永涛介绍,西安市长安区至今留存杜甫、李白等诗人遗迹86处,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的经典诗句便诞生于当地桃溪堡村。近年来,推敲园、少陵园等唐诗主题公园已相继落成,下一步长安区将加速“诗圣里”建设,深化“人面桃花”文化IP开发,打造“唐诗里的爱情”主题街区。
作为西安文旅融合主阵地,曲江新区将依托优势资源,聚焦文旅融合,深挖唐诗内涵,遵循“以诗为魂、诗景一体、诗游融合”原则,推出系列创新举措。其中,曲江飞行剧院将于9月正式营业,通过特色技术再现“春风得意马蹄疾”“长安水边多丽人”等经典诗境;“唐韵霓裳”城市观光车将串联大雁塔、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等景点,打造“唐诗之路”深度体验线路;大唐芙蓉园还将推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唐诗朗诵研学营,让游客沉浸式感受李白诗词的浪漫豪情。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