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聚焦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难、安全防范难、设施建设难”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通过“政企共建、体系推进、科技赋能”等具体举措,助力加强电动自行车充换电安全监管,破解电动自行车充停消防安全管理难题。

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渭南消防供图)

渭南市政府将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纳入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以“小切口”撬动安全治理“大民生”,通过群众满意度调查优化站点布局,优先在老旧小区、商业综合体、医院学校等区域布设设施,并在大型站点增设遮雨棚、应急维修箱等便民服务设施,计划2025年底前在中心城区建设电动自行车充电站30座,安装智能充电接口3000个,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目前,渭南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已协调解决土地规划、电力扩容等难点问题27项,完成首批中心城区6座充电站选址,同步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惠及居民超5万户。

渭南市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联合中国铁塔渭南市分公司积极打造电动自行车充换电设施建设“渭南样板”。依托全国统一的智能监控平台,对充换电设施实施7×24小时动态监测,精准识别并防控过压、过流、过热等隐患。针对高校、骑手等不同群体定制解决方案,在渭南师范富平校区投放共享电单车百余辆,提供“电租一体化”服务,累计换电3524次,学生自购电动车比例下降40%;积极投建换电柜集群,实现骑手“1分钟换电”,日均服务超500人次。目前,已建成换电柜13个、智能充电桩600余个,覆盖15个居民小区及中心城区核心商圈,服务超300名外卖骑手,累计换电次数突破3万次,自运营以来保持“零安全事故”记录。

该专班联合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研究院,率先研发电动自行车充电接口智能监测模块,推动充电安全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型。该模块通过实时采集电池内阻、电压、温度等12项关键参数,动态评估电池健康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切断电源并推送预警信息。目前,技术方案已进入研发收尾阶段,计划年内在渭南全域推广。同时,该专班将联合社区与物业服务企业建立“监测-响应-处置”闭环机制,依托智慧消防平台整合数据,实现“发现隐患即处理”,预期可降低80%以上电动自行车充电火灾风险。(渭南消防供稿)

编辑:苏睿楠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