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上新”,投资持续攀升;设备轰鸣,工业运行向优;国补“给力”,消费再掀热潮……眼下的咸阳,一幅创业、创新、创造,向实、向智、向美的生动画卷正徐徐展开。

去年,咸阳市地区生产总值迈上3000亿元大关,增速位居全省首位。今年,咸阳市继续保持向上向好发展态势,多项指标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现代化新征程上,以一域之光为陕西全局添彩。

项目“领航”投资“上扬”

翻开发展的卷轴,拉长时间线对比,可以清晰看出咸阳投资结构持续优化,上扬态势明显。从数据来看,1月至8月,咸阳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6.0%;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7%,社会资本投资同比增长8.3%。

高质量项目是扩大有效投资的“强引擎”。10月13日,在今年初开工的陕西科茂高端复合新材料项目施工现场,工人铆足干劲,不断刷新项目建设“进度条”。

无人机拍摄的陕西科茂高端复合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项目年底前可完成厂房建设(咸阳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项目相关负责人李强说,项目总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复合金属材料,产品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高温高压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高速轨道交通、医疗器械等领域,正全力打造西北地区高端金属复合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目前,5栋新建厂房已封顶完成。年底前,项目能完成厂房建设。”李强说,选择在咸阳兴平市投资,看重的是当地良好的营商环境、交通区位和“三航”产业聚集优势,项目建成后,可以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发展。

投资16.5亿元的新型智能绿电建材产业园项目、投资13亿元的新松机器人咸阳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咸阳……从引进来到落下来,咸阳重点项目质量结构更优、产业层次更高、投资体量更大。

今年以来,咸阳深化拓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紧抓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聚焦“两新”“两重”等国家重点支持领域,深度谋划项目、全力拼抢项目、奋力攻坚项目,形成高质量项目“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滚动接续的良好态势。

截至目前,咸阳市180个市级新建重点项目已经全部开工,完成投资637.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9.8%。

工业经济“韧性”跃升

工业之于经济,是稳大盘的“压舱石”。

去年,咸阳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6%,增速跃升至全省首位。今年1月至8月,咸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能化、装备等支柱产业增长态势良好,16条重点产业链多点开花……

10月14日,在陕西法士特智能制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产品通过自动快速仓库分拣、归类,鲜少看到工人奔忙的身影。

“从原料拿取、上线生产到成品入库,多台工业机器人和智能自动引导小车等自动化设备可精准配合智能化数控机床高效作业,整个过程无需人力干预、辅助,全程实现智能化生产。”公司总经理助理刘春说,目前,车间整体自动化率达95%以上。

陕西法士特智能制动公司全自动化产线上,工业机器人高效作业(咸阳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咸阳主动拥抱数智化浪潮,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积极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

实施“智改数转”行动,数智化改造规上企业520户,培育先进级智能工厂21个,绿色工厂57个,咸阳市成功入围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实施“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0户;

……

在推进“智改数转”的同时,咸阳培育16条重点产业链,通过做大做强“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和重点企业的方式,优化产业生态,打造产业集群,持续提升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截至目前,咸阳市16条重点产业链上汇聚了469户规上企业,去年完成产值超182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7.4%。

清洁低碳能化产业链产值突破900亿元;新型电子显示及半导体、现代医药及医疗器械等4条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彩虹股份等8户企业入选省级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头雁”……在咸阳经济爬坡过坎的过程中,高质量发展的“进度条”正不断刷新、持续向前,一组组数据是信心、是底气,更是拼出来的实力。

技术革新、智能蝶变、产业升级、链聚成群,如今的咸阳正持续释放兼具规模效应与质量优势的强大产能。

消费经济“一路繁花”

九嵕山下,美食荟萃。10月7日,记者走进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街巷,看到醇香的粉汤羊血汤头正在锅中翻腾,澄澈的油锅里油温渐升麻花金黄……凭借400余种特色小吃和特色关中民俗文化,袁家村吸引南北游客前来打卡体验。

“吃啥都要排队,袁家村就没有淡季!”来自河南省的游客张亚兰说。

不沿边不靠海不依城,面积仅0.4平方公里,袁家村凭借创新打造消费新场景,变流量为经济增量。国庆中秋假期,袁家村累计接待人数近1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1.79亿元。

袁家村一角(咸阳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今年,咸阳紧盯文旅消费新趋势,不断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需求,持续激发文旅消费新活力。国庆中秋假期,咸阳15次登上“央视”,咸阳文旅迎来“现象级”出圈。

文旅产业“热辣滚烫”,带动消费节节攀升。1月至8月,咸阳市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完成270.11亿元,同比增长11.1%。

同时,咸阳充分释放“四两拨千斤”政策效应,全市消费市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咸阳市推出提振消费“5+2”政策措施,举办促消费活动50余场,投放消费券2000余万元,申请以旧换新政策补贴3.1亿元、拉动消费21.3亿元,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增长44.8%、41.4%。

9月20日,“山南水北 咸阳很美”2025咸阳文旅泰州专场推介会上,两市联合发放40万元的“对口城市消费券”,有力吸引两市游客“南来北往”。

10天后,泰州市民张国军跨越千里,赴一场与咸阳的“山水”之约。他赞叹:“龙舟赛让人热血沸腾,袁家村美食荟萃,用上了政府发放的消费券,我这个假期来咸阳玩得很尽兴。”

“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还有‘一揽子’惠民利企提振消费的好事实事,助力市民群众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咸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山河形胜,城市如画,消费火热……咸阳干部群众、市民游客正共同努力,绘就消费经济“一路繁花”。(来源:咸阳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侯凯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