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盐碱荒滩变鸟类天堂 汾河清徐段项目亮相世界建筑师大会
11月25日,虽然天气寒冷,但汾河干流清徐段仍呈现水天一色、飞鸟成群的景象,近期迁徙鸟类由原先的十几种增加至近40种。当日,记者从太原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汾河干流(清徐段)堤顶路及堤外综合治理项目,成功入选2026年巴塞罗那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馆参展项目,成为山西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代表作品。
改造前,汾河干流清徐段河道植被稀疏,堤顶路面破损严重,农田盐碱化问题突出,水鸟迁徙通道遭受破坏,生态系统功能几近退化。面对多重挑战,该项目以“协作共生”为核心理念,创造性实施生态治理:构建19.6公里连续生态廊道,改良盐碱土壤并重建水鸟迁徙路径;选用杨树、栾树等乡土树种,修复重度盐碱化农田,有效增强区域碳汇能力;治理过程突出低人工干预、低维护成本的治理模式,为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探索出一条生态修复新路径。
如今的汾河清徐段,已彻底告别昔日“脏乱差”的面貌。经过5年系统治理,土壤pH值最大降幅达0.5个单位,含盐量下降30%,盐碱化问题得到根本性改善;植物多样性提升115%,迁徙鸟类由原先的十几种增加至近40种,每年释放氧气约1.5万吨,碳汇能力提升200%;19.6公里堤顶路已升级为生态景观通道,河岸带重现“野花摇曳、鸟鸣盈岸”的自然景致,成为融合乡村风貌与城市休憩功能的复合型生态空间,实现了从“盐碱荒滩”到“绿水青山”的美丽蝶变。
据了解,参展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等组成的权威学术委员会历经两轮评审,最终汾河干流(清徐段)堤顶路及堤外综合治理项目凭借显著的生态效益与创新的设计理念,赢得行业高度认可。
作为中国建筑领域的“世界名片”,世界建筑师大会中国馆历来关注理念创新与实践价值并重的标杆项目。汾河清徐段项目的成功入选,不仅展现了太原在生态修复与建筑创作融合方面的成功实践,也向世界传递出太原全面再现“锦绣太原城”盛景的决心和魄力。(任晓明)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