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太原11月21日消息(记者张洁)20日,山西省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山西省司法厅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十四五”以来山西省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成效。五年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法治支撑。
在法治保障方面,山西坚持改革与立法同步,出台了一批像全国首部《山西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条例》这样的标志性法规,以法治力量赋能转型发展。针对公众普遍关注的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制定《山西省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小切口”立法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创新推行“综合一次查”“扫码入企”等监管模式,推动涉企行政检查次数大幅下降,实现了对企业“无事不扰”与“精准监管”的有机结合。
“全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多种调解衔接联动的纠纷解决机制。五年来调解案件60余万件,有力促进了基层矛盾化解。”发布会上,山西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苗伟介绍。在深化纠纷化解方面,行政复议主渠道作用不断强化,共办理案件3.5万余件,为提升公信力与便捷度,山西推动复议办案从“书面审理”走向“开门办案”,并设立500余个便民联系点,推广“掌上复议”小程序。2024年新收案件近2.4万件,近九成实现“案结事了”。
此外,“八五”普法扎实推进,建成法治宣传教育基地144个、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65个,培养“法律明白人”超12万名,推动基层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施法律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法律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型升级,努力让法治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山西省司法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马慧健介绍。目前,山西省已构建起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成服务站点2.5万余个。“12348”热线与政务热线整合,提供“7x24小时”全天候服务,网络平台访问量突破680万次,共同构成了便民服务网络。
连续七年实施法律援助惠民工程,累计提供免费法律咨询308万余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1万余件,114项公证“最多跑一次”,法律援助“市域通办”全面推行。马慧健表示,山西还依托73个园区公共法律服务站点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专业服务,创新“法律托管”模式助力民营企业发展。同时,积极培育涉外律所、设立国际仲裁院等举措,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专业法律支持。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