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中旬,云州区作为大同黄花主产区,黄花从鲜菜收购到干菜出售,价格频频走高:地头的鲜黄花收购价格每公斤不低于7元,现场交易,不拖不欠;合作社加工后的干黄花批发价格每公斤不低于56元,合同交易,款到发货。从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护,到品牌化培育、市场化营销,黄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这成为大同推动黄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5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牢记嘱托、笃行实干,坚持全政策链扶持、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发展思路,突出“稳基地、增效益、强科研、铸品牌”,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把黄花产业真正做成了富民产业。
目前,大同市已成为全国黄花的重要主产区之一。2024年,全市黄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鲜菜产量达13.6万吨,该市黄花全产业链总产值超40亿元。全市黄花生产专业合作社总数154个,加工龙头企业20多家。特别是在全国设立大同黄花直营店16家,并融入百胜中国、东方航空、重庆涪陵榨菜、浙江海亮明康汇等知名企业供应链。
大同把黄花产业纳入全市经济发展规划,相继出台《黄花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扶持黄花产业发展十条政策》《关于加快推进黄花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目前,已经编制完成的《黄花菜产业发展规划》《黄花菜科技与文化发展规划》,为黄花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全产业链布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成立黄花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整体推动黄花产业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
在7月22日举办的2025黄花产业发展大会上,27个涉及黄花种植、加工、销售、研发等领域的项目成功签约,金额达3200万元。如今,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大同“中国黄花之都”称号;“大同黄花”产业发展经验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典型案例、全国土特产高质量发展案例精选;云州区西坪镇(黄花菜)入选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大同忘忧农场作为全省3家入选全国60个农耕文化实践营地推荐名单之一,成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记者 赵志成)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