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七点,霞光还恋着天际不肯褪尽,晋城大剧院前广场已像撒了把饱满的芝麻,密密匝匝坐满了人。穿布衫的老人在前排摇着蒲扇,年轻夫妇推着婴儿车在后排找空隙,商贩的吆喝混着舞台试音的音响声,在渐浓的暮色里熬成黏稠的期待。

“晋善·晋美·晋城”2025消夏文艺晚会现场(袁泉 摄)

舞台侧面,晋城市歌舞剧院的演员们正在整理行头。有人在默记舞蹈动作,有人在整理道具,晋城市歌舞剧院团长邢佳望着舞台下的人山人海,笑着跟身旁的演员们念叨:“看来今晚的演出是场硬仗。”

这场“硬仗”,便是7月23日启幕的 “晋善·晋美·晋城”2025消夏文艺晚会。这场将持续五天,上演六场的消夏晚会,把只在剧院演出的精品剧目搬到了露天广场的舞台,免费演给市民,让原本隔着票价门槛的艺术盛宴,化作夏夜凉风中触手可及的文化馈赠。

八点刚到,舞台上的灯光突然亮了几盏,现场立刻响起一阵骚动,“听说舞蹈《二十八星宿》可是曾经在康养大会开幕式上进行表演的,还有舞蹈《铁魂》演的是咱晋城的打铁花,今天这场演出可来值了。”坐在前排的市民对照着早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节目单,眼里满是期待。

晋城大剧院前广场密密匝匝坐满了人(袁泉 摄)

演出一开场,《龙飞凤舞》的鼓点就炸了场。灵动的舞姿配着激昂的音乐,台下掌声像潮水般涌来。紧接着,《二十四节气》用肢体语言把晋城的山水串成了诗:夏天是龙马湖的碧波,冬天是王莽岭的雪,秋天是青莲寺的禅意…… 观众盯着舞台喃喃惊叹。最让人沸腾的还是舞蹈《二十八星宿》。当舞者们旋身起舞,舞台仿佛成了璀璨星空,奇幻得让人屏住呼吸。

露天演出与剧场演出有着诸多不同,面临的挑战也更大。天气的不确定性让人担忧,而舞美效果更是关键。为了确保演出质量,晋城市歌舞剧院搭建了专业的舞台和灯光,100 多名演职人员全团出动,从最新的服饰到最美妆容,一切都按照剧场演出的高标准进行。

“我们的节目全都与晋城有关。”邢佳介绍,六场演出涵盖流行音乐会、民歌民舞专场、小品曲艺及器乐表演等多元形式。内容亮点纷呈:既有荣获第十八届山西省“杏花新剧目奖”舞剧《挂壁天堑》的经典舞段,也有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音乐剧《李有才板话》的精彩唱段,更有一批深植晋城沃土的原创作品:舞蹈《二十八星宿》《二十四节气》《针尖藏日月 十指绣春凤》《龙飞凤舞》《古堡 古堡》等。这些作品原汁原味地勾勒出太行山水的灵秀、古堡街巷的韵味,铺展开晋城丰富的旅游资源画卷。

精心准备的专业演出(袁泉 摄)

精心准备的专业演出,火爆程度超乎想象,每晚都有上万名观众前来观看。市民们被这些带有本土文化元素的文艺作品深深吸引,他们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对晋城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热爱。

“演员专业不专业,咱老百姓一眼就瞅得见!”市民张成志说,“能在家门口免费看到这些高质量的节目,真的太幸福了。”

市民张晋霞带着孩子前来观看:“这样的演出,让我和孩子一起对晋城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我们晋城有这么多精彩的故事可以通过艺术的形式展现出来。”

演出中,不少观众的现场反馈也让晋城市歌舞剧院收获颇丰。首日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找到工作人员反映,没来得及看到《二十八星宿》的舞蹈,剧院当即决定第二天加演。西大街社区居民王保红提出,希望普通市民也能有机会站上舞台展示自己。剧院也欣然答应,第二天王保红就上台深情演唱了一首《咱老百姓》。“文化惠民本就是与民同乐,我们更希望看到专业院团的艺术火种能在街头巷尾落地生根,让市民不仅是观众,更能成为文化的参与者、创造者。”邢佳说。

这些年来,晋城市歌舞剧院一直以来致力于文化惠民演出,仅去年一年,就进行各类文化惠民演出150余场。“然而,以往的演出大多局限于剧院内。剧院座位有限,且部分演出需要购票,这使得许多市民难以接触到这些精彩的文艺作品。”邢佳说,所以今年夏天,晋城市歌舞剧院决定将近五年来累积编排的众多带有晋城文化元素的原创精品剧目,从剧院的聚光灯下搬到露天广场的星空下。

“这些曾在剧场里售票演出的节目,如今免费呈现在市民眼前。我们就是想打破那道无形的墙,让搬着小马扎来的老人能看懂家乡的故事,让年轻父母能和孩子一起触摸艺术的温度,让那些总说‘没机会走进剧院’的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把晋城的文化精髓看个真切。”邢佳说,此次消夏文艺晚会,便是一次大胆且意义非凡的尝试,因为这些用汗水打磨的作品,本就该属于这座城市里每一个人。(袁泉)

编辑:温雅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