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太原11月27日消息(记者张洁)自然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11月26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山西省自然资源厅负责人对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从一组组数据中让人欣喜地感到,过去五年山西自然资源保护和规划利用成效显著。
山西耕地总量三连增,2024年耕地数量较2020年底增加22.49万亩;33个矿种保有资源量居全国前10,煤层气、铝土矿、耐火粘土和镁矿居全国第1;绿色矿山建设居全国前列,281座矿山达标;高标准完成79.89亿元的汾河中上游山水试点工程,治理1302平方千米……
五年来,山西自然资源工作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大局,高水平保障发展、严起来保护资源、改革牵引保护生态、牢守安全稳定底线。
当天的发布会上,央广网记者对山西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中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提问。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邵社教表示,从2022年开始,山西矿业发展从四方面协同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24年以来,基本建成了全省统一规范、专业高效、公开透明的矿业权交易体系,全面推行电子化、网络化交易模式,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邵社教说。
在统筹推进非煤矿山整治整合,促进既有矿山转型升级的同时,山西积极推动地热能利用,促进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变。邵社教介绍:“我们支持运城市打造地热供暖城市级应用标杆,与能源龙头企业合作,在‘一区三县’重点区域建设一批示范项目,探索可持续开发模式。”
作为煤炭大省,山西在绿色矿山建设上也取得更大成效。据悉,山西已构建起矿产资源高效开发、节约利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修复的新格局。目前,已建成281座绿色矿山,其中国家级75座,省级206座,绿色矿山总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