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博物院文物点交室内,软质包装纸铺展、相机快门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操作,“黄河银饰之美——17至20世纪中国山西的银器艺术展”文物启运前的忙碌场景尽显。
140余件(组)承载明清至民国山西民俗文化的银饰珍品,完成清点、记录与封箱,将搭乘飞机远赴墨西哥,开启中墨文化交流之旅。
点交现场:细致有序显匠心
点交现场,软质棉纸、定制泡沫盒、外包装箱等层层叠叠。所有工作人员都轻声细语、轻拿轻放,尽显对文物的敬畏与专业。操作台前,工作人员正仔细查看着一件银鎏金点翠蝶形簪的完残情况,并在点交清册上清晰记录。经过记录、拍照,确认无误后,这件银饰将转交到包装人员手中。

银鎏金点翠蝶形簪(山西博物院供图)


工作人员正仔细查看银饰珍品(山西博物院供图)
打包区域,工作人员将片状狮形挂锁放入定制盒,边操作边说:“带镂空纹饰的银器考验耐心,要用软纸填满缝隙再固定,防运输变形。”随后包裹好放入木箱,另一名操作员固定封箱、贴标签。

片状狮形挂锁特写(山西博物院供图)
工作台上,等待打包的银饰令人目不暇接。鎏金花人物纹银头饰富丽堂皇,“五福捧寿”烧蓝片饰晶莹剔透,蝴蝶形如意簪的翅翼纹路精细,让人惊叹“晋工”精湛。

鎏金花人物纹银头饰(山西博物院供图)
文化桥梁:展示技艺与故事
山西银饰是黄河文化重要载体,明清“晋工”银饰大气厚实、细节精巧,高浮雕、烧蓝、点翠等工艺极具特色。此次展览,希望墨西哥观众看到山西银器的精湛技艺,读懂中国故事。
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展品经多轮筛选,既覆盖展览大纲叙事逻辑,从发展历程到不同品类、技艺传承都有代表;又优先选工艺精美、纹饰有故事的,如蝴蝶形项圈锁,“蝶”与“耋”同音,象征长寿,有“蝶恋花”寓意,能让外国观众感受中国人的祈福文化。

蝴蝶形项圈锁(山西博物院供图)
墨西哥有“白银之国”的美誉,自古以来当地人就用丰富的银矿制作银币和精致器皿。而在山西,除作货币外,白银主要被制成饰品,工艺高超、寓意吉祥。此次展览搭建起对话平台,让两国观众看到不同文明对“银”的不同认识和运用。
运输保障:多举措维护文物安全
“所有展品经恒温气垫卡车运至上海浦东机场,搭乘包舱航班,预计11月26日运抵墨西哥。”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针对银饰特性,制定专项保护措施。大多数银饰表面有凹凸纹饰、镶嵌宝石翠羽,包装采用软性纸质材料,覆盖时用光滑面轻微压稳防变形脱落。


镶嵌类银饰包装盒内用泡沫做定制凹槽固定(山西博物院供图)
对于镶嵌类银饰,包装盒内用泡沫做定制凹槽固定,填充缓冲材料防振动;从点交、打包到运输,全程记录、可追溯。运输流程反复演练,确保“文化使者”安全抵达,让墨西哥观众看到完整精美的山西银饰。
“黄河银饰之美”展览将于12月11日在墨西哥国家人类学博物馆展出,至2026年3月上旬结束。140余件(组)“晋工”银饰珍品,将在异国讲述中国传统工艺的匠心与温度,书写中墨文化交流佳话。(来源:山西博物院)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