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紧扣山西省“1+N”人才政策体系,聚焦能源产业转型痛点,柔性引进顶尖战略人才,建立“山西省煤基固废资源化与矿区生态治理院士工作站”,以高端智力破解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为资源型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创动能”,《院士工作站书写固废治理“绿色答卷”》荣获中组部2025年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最佳案例,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人才工作的新范式。

顶尖专家破解固废难题。昔阳县有7所生产煤矿,煤矸石1500万吨,煤矸石、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偏低,如何实现煤炭副产品的高效绿色应用?昔阳县主动出击,在省市领导和在外乡贤的支持帮助下,成功争取到科技部“区域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绿色生态修复技术及应用”国重项目。经诚挚邀请,“两弹一潜”功勋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及其团队落户昔阳,共建院士工作站,葛院士团队在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方面的系列突破为昔阳乃至山西煤炭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院士工作站的建立,标志着昔阳在引进顶尖科技领军人才、构筑高端创新平台上实现历史性跨越,是引才聚智赋能产业升级的重大里程碑。

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现场(昔阳融媒供图)

葛昌纯院士实地调研中试车间(昔阳融媒供图)

产学研用驱动协同创新。为保障院士工作站高效运行、成果涌现,昔阳县投入专项资金改建办公区域和实验室、配备实验仪器及研发设备、建立基础数字资产库等采取了一系列扎实举措。院士团队在葛院士的带领下,扎根昔阳,将实验室搬进矿区车间,瞄准固废资源化这一核心课题,一年时间取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建成两个中试基地,研发出玉米芯高效催化糠醛技术,在生物质秸秆制取水溶性腐殖酸复合肥、粉煤灰与煤矸石制备矿物肥及生态球等关键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院士工作站又与中铁二十局雄安公司建立战略合作,搭建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管理平台、建设矿物基生态土壤和微生物菌剂中试平台,“顶尖科研”与“央企实践”的合作碰撞,意味着实验室里的技术突破将实现“变废为宝”的规模化应用,让技术直接面向产业,实现了科研落地转化为生产力的闭环。

院士工作站内景(昔阳融媒供图)

中铁二十局与院士工作站战略合作启动现场(昔阳融媒供图)

智汇昔阳成就人才高地。院士工作站落户昔阳,组建了拥有宿新泰等17名博士、28名工作人员和5名柔性引进研发人员的顶尖团队。院士团队与北科大、哈工大、华南理工、武汉大学等高校科研团队建立了紧密联系,国内知名高校的硕士、博士齐聚昔阳开展科研攻关,依托“院士带团队、团队育骨干”的传帮带机制,通过课题答辩会、项目资料梳理会等协同培养科技人才,工作站不仅引进了高端人才,也成为培育本土青年科技人才的摇篮,形成“引进一批、培养一批、储备一批”的人才梯队良性循环,为昔阳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构筑起多层次人才支撑体系。(来源:昔阳县融媒体中心)

葛院士团队学术交流座谈会(昔阳融媒供图)

院士工作站科研团队(部分)(昔阳融媒供图)

编辑:温雅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