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 外国语学校的实践与思考”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第39届年会10月15日—18日在山西太原举行,业内人士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中国外国语学校的发展路径与教学创新。

活动现场(韦亮 摄)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程晓堂指出,人工智能的应用是不可逆转趋势,但其与外语教学结合需科学规划。“外语教学研究者可与技术开发者深度协同,确保技术服务于教育本质。”

作为中国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外国语学校是培养外语人才、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与文明互鉴的前沿阵地。面对AI浪潮,其角色与使命愈发凸显。

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杜越华认为,AI难以替代语言学习中深层次的思辨能力与情感传达。他建议利用AI推动外语教育从单一语言技能输出转向多元化、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与理解能力。

对于人工智能如何与外语教育深度融合,太原市外国语学校校长杨勇指出,AI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及学生自学等环节已展现出辅助潜力,但需理性应用,以提升教学效率与学习效果。

“人工智能融入学校教学与管理,将推动中国外国语学校向纵深发展。”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原校长张奎文说:“外语教育旨在培养融通中外、兼具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的栋梁。AI技术带来的变革性影响,是推动这一目标实现的新动力,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记者 杨静)

编辑:温雅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