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昌吉9月16日消息(记者温雅慧)从黄土高原到茫茫戈壁 ,来自山西的音乐老师张明霞以戏剧为桥,在戈壁播撒艺术火种,成为晋疆一家亲中独特的一道风景。

今年44岁的张明霞,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音乐系,是山西省运城市临猗县三管小学的一名音乐老师。2024 年 8 月 20 日,张明霞响应号召,来到了美丽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土墩子农场学校进行援疆教学。

张明霞参加演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我把对音乐的热爱,化作一座连接晋疆文化的桥梁。我在课堂上创建了戏剧社团,教孩子们唱河南豫剧,唱京剧,也唱黄梅戏……”张明霞告诉记者。

张明霞的记忆里,“戏剧进校园”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三管小学作为“戏剧进校园”的积极践行者,离不开时任三管小学联校校长邹文强的倡导与坚持。“他发现我除了教音乐课,也热爱戏剧,就鼓励我在校园传播戏剧文化。后来我带领学生参加山西电视台《走进大戏台》戏剧擂台赛、运城电视台《蒲乡红》戏剧擂台赛等活动,社会反响很好,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张明霞表示。

在土墩子农场学校,戏剧社团甫一落地,张明霞就将豫剧《花木兰》的经典选段作为教学蓝本,期望孩子们能从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里汲取奋进力量,深切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浩瀚。

然而,教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豫剧独特的唱腔、复杂的身段,对孩子们而言,无疑是一道道难关。面对困难,孩子们从一招一式的反复揣摩,到一腔一调的精心雕琢。终于,历经一段时间的刻苦训练,孩子们的表演实现了质的蜕变,原本生硬的动作变得行云流水,青涩的唱腔也愈发有模有样。

今年9月,戏剧社团迎来一周岁。戏剧社团成立一年来,收获了来自各方的演出邀约,成绩斐然。戏剧社团精心编排的豫剧《花木兰》,分别受邀参加了“土墩子农场丰收节”“昌吉州群众村晚”“阜康市元旦晚会”以及“土墩子农场春节晚会”等演出,受到各界的好评。

戏剧社团参加“昌吉州群众村晚”演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我们通过戏剧这一跨越语言和文化的活动,促进了与学生及其家庭的文化沟通,增强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张明霞坦言,“孩子们的眼神里,有对艺术的好奇,更有对祖国文化的热爱。那一声声稚嫩却真挚的唱腔,是我援疆路上最美的回响。”

接下来的援疆工作中,张明霞想把家乡的晋南蒲剧、眉户,以及陕西的秦腔、碗碗腔等更多非遗艺术教授下去。她希望,通过她的努力,能让中华优秀文化的种子在这片边疆土地上生根、发芽,开出最绚丽的花朵,让晋疆情谊在悠扬的戏曲声中代代相传。

编辑:尹琳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