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聚焦技能人才提质扩容,不断完善培训培养体系、搭建素质提升平台、壮大产业工人队伍。通过搭建培训平台、深化校地合作、聚焦平台竞赛三项举措,构建“培训—引育—创新”全链条培育体系,技能人才队伍质量规模实现双提升,为新荣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搭建培训平台 增强技能人才业务水平

新荣区通过特色培训、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等方式,不断拓展培养路径,持续提升全区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一是整合资源开展特色技能培训。统筹培训资源,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技能培训项目。组织农村妇女、待业人员等群体,开展挂件制作、果盘容器制作、小工艺品编织等特色技能培训。近年来,累计培训“得胜民间工艺品制作工”500余人,实现转移就业150余人,有效带动了本地群众就业。

二是师徒结对培育青年人才。大同锡纯新材料有限公司组织实施“师带徒”培养,为每名青年员工选派技术过硬、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傅“手把手”指导,帮助他们提升技能水平。大同宇林德石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依托职工创新工作室平台,技能人才刘雁伟带领青年技术团队深耕新产品研发与技术工艺攻关,累计培育青年技能能手30余名,这些骨干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形成“老匠育新锐”的良性循环。

深化校地合作 构建多元协同育才矩阵

摸清需求、校企协同、校地合作,深化产才融合为县域高质量发展聚才赋能。

一是订单式培养精准对接人才需求。大同锡纯新材料有限公司与职业院校联合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学生不仅要在校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到企业生产一线实习,由企业资深技术人员担任实践导师,实现“学生即学徒、教室即车间、教师即导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合格后可直接聘用为正式员工,有效推动人才培育与产业需求相适配。

二是校地战略合作深化产学研融合。新荣区与山西大同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政产学研合作关系。其中,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山西大同大学联合建设的“山西省特种石墨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成功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填补了新荣区这一领域在省级层面的空白。同时,组织山西大同大学教授、博士入企调研,聚焦人才需求、校企合作意向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聚焦平台竞赛 提升技能人才创新活力

以赛促创、以赛促学、以赛提能,在全区营造“尊重劳动、尊重技术、尊重创造”的浓厚技能人才成长氛围。

一是做好服务保障。通过线上分享、线下入企广泛宣传动员,鼓励企业踊跃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同时加强部门联动,完善政策支持,提供精准指导服务,激发企业参赛热情。

二是取得突破成果。在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山西选拔赛暨山西省第十一届星火项目创业大赛中,经过层层筛选,大同锡纯新材料有限公司半导体芯片材料生产项目在先进制造赛道脱颖而出,荣获了大同市初赛二等奖、省决赛三等奖的佳绩,填补了新荣区在“中国创翼”国赛舞台上的奖项空白。(张选)

编辑:尹琳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