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运城8月13日消息(记者张晋鹏)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关键节点城市,运城市正全力推进“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截至2025年7月,全市承担的27个省级项目已全部开工,其中22个项目顺利竣工、完工率达81.5%,位居全省第二!
为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运城市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制定《运城市“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实施方案》,建立会议、调度、通报、督办、政治监督五项工作机制,推动34.83亿元总投资项目落地见效。
在汾河运城新绛县干流段,六处磨盘坝防护工程成为河道治理的典范。“这种直径12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能有效降低40%水流速度,保护15公里堤防安全。”新绛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玉介绍,该流域通过“土方加固+格网石笼护坡”技术,使堤防设防标准提升至20年一遇,城区段达到50年一遇。沿河同步建成生态缓冲带、旅游公路和防护林带,形成“堤固、水清、岸绿”的立体防护体系。
目前,运城市已建成的生态治理工程呈现多重效益。黄河运城段10条河流完成生态修复,昔日采砂坑变身湿地公园,万亩盐碱地改良工程重现生机。旅游公路串联12个生态节点,形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廊道,带动沿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据运城市生态环境部门介绍,当前正开展“百日攻坚”行动,聚焦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目标,实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日预警、月通报机制。通过“财政+社会资本”多元投入保障项目资金,确保剩余5个项目于9月底前全部完工,2025年底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总体目标。
编辑:温雅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