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忻州8月11日消息(记者温雅慧)地处汾河上游水源涵养地,静乐县污水净化中心尾水湿地发挥着生态屏障的重要作用。作为汾河前端源头治理的重要一环,该湿地项目通过生态净化手段,有效提升了污水净化中心尾水水质,使最终汇入汾河的水体更加清澈、安全,为汾河下游的水环境质量提供了有力支撑。

该人工尾水湿地主要通过沉降和物理方法进行污水处理,湿地核心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垂直潜流湿地,其次为表面流湿地,最后是稳定塘排水系统。污水依次流经垂直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深度净化后,主要污染物指标达到国家地表Ⅲ类水排放标准,随后进入稳定塘进行最终稳定处理,达标后排入汾河。为确保全年水质稳定,项目还配备了气浮装置,当冬季低温影响湿地自然净化效率时,就会启用该气浮装置。

记者在现场看到,人工湿地种植了大片的黄花鸢尾和千屈菜。据了解,这类水生植物根系发达,可以有效吸附水里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协同降解污染物,在生态滤床净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辅助角色。

据忻州市生态环境局静乐分局水执法中队队长段治军介绍,该项目实施后,尾水主要指标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标准排放。段队长表示,通过持续优化管理和技术提升,未来排放水质有望向更高的地表Ⅱ类标准迈进。

编辑:张晋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