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这膝盖疼了半年多,今天专家一看就找到了病根,还教了我康复动作!”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南宋镇村民苗其祥在村里的义诊活动现场,紧握着药品,笑容满面。10月22日,这场由上党区政协医药界委员组织的“送医下乡”活动,让深秋的乡村暖意融融。

义诊活动现场(上党融媒供图)
这不仅是一次义诊,更是上党区政协探索界别履职新路径、推动委员力量下沉的生动缩影。如何让政协工作更接地气、更有实效?今年以来,上党区政协以专委会为依托,以界别委员为纽带,通过“送服务下乡”和界别协商,将医疗、法律、文化等专业资源精准送达群众身边,在“庭院里”搭建起协商民主、纾解民困的连心桥,为基层政协工作注入新活力。
从“等群众上门”到“送服务下乡”,医药界别构建履职闭环
南宋镇卫生院的义诊台前,上党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医生耐心询问病史,区中医院医师讲解养生知识,立新正骨医院的专家手把手教村民做关节康复操……“村里老人多,去城里看病不方便,这次连B超、心电图都搬到了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南宋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国感慨道。

正骨医院的专家手把手教村民做关节康复操(上党融媒供图)
“我们不仅要送服务,更要听声音。”上党区政协副主席宋志兵一边维持秩序,一边记录群众反馈。例如,有高龄老人提出,“家里洗澡、上厕所不方便,怕摔跤,希望能帮忙改造一下”。这些关于适老化改造的迫切需求,为政协围绕“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议题的协商提供了鲜活依据。
医药界委员组建的“健康服务队”,形成了“服务—倾听—调研—提案—监督”的履职闭环。今年以来,他们已开展下乡服务8次,收集意见建议32条,形成相关提案5件,有效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
从“普法宣传”到“解题纾困”,社法界别搭建法治盾牌
界别的力量不止于医疗。“对方一直拖着工资,我该咋办?”“楼上漏水,沟通几次没解决,该找哪个部门?”……在上党区府后街社区,居民们正向区政协社法界委员咨询债务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委员们与司法局工作人员不仅讲解取证流程,还主动帮助联系法律援助中心。
“以前觉得法律离生活很远,今天才知道很多事都能用法律保护自己。”社区居民秦其中的话道出了许多群众的心声。委员们与居民围绕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深入交流,推动“法律进社区”从间歇性活动向常态化机制转变。
截至目前,上党区政协社法界委员联合区司法局已开展法律咨询服务15场,调解矛盾纠纷28起,提供法律援助9件。他们正努力将服务活动打造成“法治议事平台”,让法治成为群众身边触手可及的“守护盾”,在源头化解矛盾,凝聚社会共识。
从“文化送餐”到“精神赡养”,文艺界别滋养基层土壤
2025年重阳节前夕,上党区政协文化艺术界委员走进辖区康乐敬老院,为老人们带来戏曲、乐器等表演,表演现场掌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好久没这么热闹过了!今天心里真高兴!”70多岁的郭仁兄动情地说。

2025年重阳节前夕,上党区政协文化艺术界委员走进辖区康乐敬老院(上党融媒供图)
委员们带来的不仅是演出,更是一种“精神赡养”和深度陪伴。“咱们院里的活动室要是能有乐器就好了”“平时除了看电视,就盼着有人说说话、唱唱戏”……老人们向委员倾诉着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
“最怕过节时的冷清”“建议推动社区养老机构与文化场馆结对共建”“提议建立定期慰问机制”……这些鲜活的民情民意被委员们一一记录。他们手中的笔记本,不仅是老人们的只言片语,更是酝酿相关提案的扎实基础,为推动完善基层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从南宋村的义诊台到府后街社区的法律咨询角,再到养老院的欢声笑语,上党区政协以界别为支点,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履职实践扎根于泥土、生长于民心。(来源:上党区融媒体中心)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