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太原10月14日消息(记者张洁 实习记者侯静波)10月13日,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校附属小学召开。现场举行了“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迎泽实验区”启动仪式。本次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系统化应用,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迎泽实验区”在现场正式启动(央广网见习记者 尹琳岑 摄)
在主题分享环节,TBI全球胜任力研究所副主任、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博士储文娟以《浅谈对“人工智能+教育”的理解与实践》为题,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系统解读了“人工智能+教育”的政策背景与重点举措,深入阐述了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与阶段性成果,并分享了实验室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区的探索实践。
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研究员、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核心成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游戏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清华大学教育学博士肖海明作了题为《构建科研实践共同体赋能人工智能教育》的专题讲座,围绕当代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图景、联合实验室“强校工程”核心模块,通过丰富案例展示了实验室在课程体系建设、学生发展、教师培养、创新平台和AI+X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他指出,人工智能教育的关键在于科研与实践的深度融合,通过建立科研实践共同体,实现课程创新、教师赋能与学生素养提升的协同发展,并据此提出了区域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路径建议。
随后,研讨会现场举行了“北京大学-TBI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合实验室·迎泽实验区”启动仪式。实验区的建立标志着迎泽区将在“规划先行、标准引领、试点示范、多方协同”的指导原则下,探索建立覆盖课程体系、教师发展、学生素养、创新实验平台等多维度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样板。
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嘉宾及专家学者前往太原市第三十六中学教育集团、大南关小学和第三十七中学教育集团实地走访调研,听取学校关于校园基础设施、科技教育项目与成果的介绍,了解各校对人工智能在教育中落地应用的设想、尝试与期待。走访中,各校纷纷表达了希望在实验区指导下持续提升师生AI素养、构建校本课程体系、推动AI与教育融合发展的积极愿望,也提出了对平台建设、师资支持、课程嵌入等方面的实际需求。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