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煤城戎色映碧霄——阳泉矿区老兵故事选编》新书出版座谈会在阳泉市图书馆举行。阳泉市委宣传部主持日常工作副部长史志亮,阳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王瑞萍,阳泉市文联党组成员、刘慈欣文学院院长张晓悦,阳泉市矿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俊平,阳泉市图书馆副馆长樊晶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编撰团队及老兵家属代表围坐一起,共同追溯老兵们的峥嵘岁月,共话红色初心传承。
这部由三晋出版社出版的近20万字纪实作品,是一部用初心打捞记忆、用深情镌刻英雄的“红色档案”。在中共阳泉市矿区区委宣传部指导下,矿区委党史研究室与矿区文联的编撰者们,以“考古者”的执着,历时数月穿梭于楼宇和街巷,他们听老兵子女含泪复述父亲的战场往事,从压箱底的旧照片里辨认年轻的面庞,在档案馆泛黄的史料中找寻零散的姓名,一点点拼接起26位老兵从枪林弹雨到煤海奉献的人生轨迹。
“不要忘记历史。”95岁的毛振勇老兵这句朴素的嘱托,是编撰团队心中最沉的分量。他们曾为一位老兵模糊的部队番号奔波多日,曾因一位老兵已逝、故事断档而彻夜难眠,却从未停下脚步——因为他们知道,每一段记忆都是一颗火种,每一个名字都该被铭记。
翻开书页,字里行间满是滚烫的赤诚:毛振勇、高峰、李金玉……老兵们的名字带着荣光,有抗日战争中手握钢枪、冲锋陷阵的热血,有解放战争里不畏牺牲、奋勇向前的坚毅,更有抗美援朝战场上“保家卫国”的誓言响彻云霄。而硝烟散尽后,这些英雄脱下军装、换上工装,拿起矿镐走进煤井,将“英雄本色”融入煤城建设的年轮,他们在井下昏暗的灯光下开采“工业食粮”,在机器轰鸣中搭建起能源基地的骨架,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家国安宁。从“战场”到“矿场”,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担当。
“党和国家还记着我们,孩子们还愿意听我们的故事,心里暖啊!”座谈会上,毛振勇老人声音铿锵,字字动情。此刻,书里的故事与眼前的老人交相辉映,让人读懂:所谓英雄,从不是遥远的传说,而是那些把“保家卫国”刻进骨血、把“建设家园”扛在肩头的普通人。
这部书的出版,既是对散落红色记忆的系统性抢救,更是对革命精神的深情传承。阳泉矿区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不仅孕育了工业文明的荣光,更珍藏着一座“精神富矿”,这些老兵的故事,便是这座富矿中最耀眼的宝藏。
座谈会的落幕,不是故事的终点。当《煤城戎色映碧霄》的书页被轻轻翻动,那些跨越时空的感动正化作新的力量:它将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让年轻人懂得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它将融入煤城的血脉,激励着矿区人民在新征程上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奋斗篇章!(贾宇洋 张刚宏)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