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北大地的长城脚下,南洋河畔的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正以文化为笔、以民生为墨,绘就乡村文化繁荣发展的鲜活画卷。这座坐拥74公里汉、北魏、明三朝古长城的边塞小城,将长城风骨、边塞古韵与农耕文明深度交融,通过“文化活化、文旅融合、乡风涵育”三维发力,让沉寂的乡土文明重焕生机,走出了一条具有天镇特色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守牢文化根脉,让沉睡遗产“活起来”

“以前村里的长城就是断壁残垣,谁能想到现在成了游客打卡的宝地!”李二口村村民王大爷的感慨,道出了天镇县文化遗产活化的显著成效。今年,中央文明办公布了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李二口村赫然在列。谁能想象这个曾是破旧土坯房、泥泞土路的传统古村落成为远近知名的旅游打卡地。依托该村珍贵的“错长城”遗迹,天镇县以“保护为先、活化利用”为原则,开展易地扶贫搬迁与民俗文化村建设,修缮旧房187间、新建仿明清民居325间,让村民实现“搬得出、住得好、能致富”的同时,为文化传承筑牢载体。

景区人流如织(天镇县新闻中心供图)

针对境内62.213公里保存完整的明长城资源,天镇县邀请专家团队系统梳理边塞文化脉络,建成大同长城博物馆、天镇县历史文化陈列馆等五大场馆,全方位展示长城的地理风貌与民族交融历史,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接待游客2.86万人次。在薛三墩景区,兵营文化体验区、七星军帐餐饮区、烽火传薪军事研学院、文创咖啡馆、撸猫馆等项目边塞风情浓厚,靠山窝野奢宿营地、日照花精品民宿、繁花筑民宿等特色民宿场景各异,充分展示了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传统村落与沧桑古朴的长城相映成趣的独特魅力。对于深藏闺中的“国保”慈云寺,天镇县将其列为“一号工程”,通过环境改造、功能完善实现正式对外开放,配套建设的文创店、特色小吃街让千年古寺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的“城市会客厅”。

深化文旅融合,让乡土魅力“火起来”

“每到周末,我们的农家乐就爆满,游客们吃杂粮饼、住窑洞民宿,还能登长城、赏花海。”90后返乡大学生李倩在李二口村租赁了5个院子经营民宿和农家乐。村里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更让乡村人气持续攀升。天镇县以“两城一河”为架构,串珠成链打造全域旅游格局——以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为纽带,串联李二口、薛三墩等13个沿线村庄,配套建设驿站、观景台、智能公厕等设施,形成“内外通、景景通、城乡通”的路网体系。

天镇县2025农民歌手大赛现场(天镇县新闻中心供图)

在李二口村,农品采摘、军事体验、暑期研学等六大业态蓬勃发展,先后举办长城文化节、全国夏季村晚等活动,每年夏天来此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薛三墩“村市有景”广场上,村民自发组建的文艺队常年排练,彩绸翻飞、鼓点铿锵,成为乡村文化生活的生动写照;南洋河生态修复工程让“母亲河”焕发新生,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与游步道、房车营地、水上栈道相映成趣,获评全省首批“幸福河湖”,与长城、古城形成互补的旅游资源矩阵。

民俗活动现场,彩绸翻飞、鼓点铿锵(天镇县新闻中心供图)

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让天镇小杂粮也搭上了“文化快车”。本地杂粮深加工企业将塞上特色杂粮产品进行加工,通过景区门店、线上平台双重渠道销售,既让“土疙瘩”变成“香饽饽”,又让农耕文化在舌尖上传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家乡发展潜力,纷纷回乡创业,手工刺绣、黑陶加工等小微企业与农家乐、民宿并肩成长,形成“文化+产业+就业”的良性循环,让乡村不仅有“颜值”更有“产值”。

涵育文明乡风,让精神家园“富起来”

乡村文化的繁荣,最终要落脚于村民精神面貌的提升。天镇县坚持“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并重,以文明创建为抓手,让新风正气充盈乡村角落。2025年上半年,天镇县组织全县172个行政村重新修订了村规民约,调整并完善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四会”运行机制,倡导红事新办、白事简办,通过评选“十星级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让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的理念深入人心。宣传、文旅等部门坚持文艺力量下沉,开展送戏下乡76场、移风易俗进基层60场、送理论文艺进基层12场,举办2025年“村歌嘹亮 唱响边城”农民歌手大赛、“奋进新时代 活力新天镇”系列主题活动等文化活动,培养50名文艺带头人,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文化发展。

天镇县以文明创建为抓手,让新风正气充盈乡村角落(天镇县新闻中心供图)

全县各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志愿清洁队、文明倡导队等文明实践队伍,常态化开展服务,让和美村庄变成现实。在薛三墩村,村民吴奶奶笑着说:“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好,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节假日还有游客来串门,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幸福指数直线上升。”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天价彩礼到文明新风,从天南地北的“空心人”到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天镇县以文化为纽带,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如今的天镇,长城脚下歌声扬,慈云寺旁笑声喧,南洋河畔漫步行,古村新颜展画卷。这片承载着千年边塞文明的土地,正以文化传承为根、以文旅融合为翼、以文明乡风为魂,让乡村文化既有“古味”又有“新意”,让乡土文明在新时代焕发出持久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来源:天镇县新闻中心)

编辑:温雅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