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西洛镇纂木村以发展小米、鲜食玉米等小杂粮经济为支柱,逐步开展土地多元化利用,开创“玉米-花生-儿菜-油菜花-玉米”的轮种新模式,将土地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不断提升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儿菜种植基地(寿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鲜食甜花生采收后进行晾晒(寿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11月4日,在纂木村的儿菜种植基地里,翠绿饱满的儿菜整齐排列,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在一旁的仓库,前期收获的鲜食甜花生正在晾晒,散发着浓郁的清香。

纂木村小米深加工项目(寿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纂木村的轮种新模式有着清晰的耕种节奏,五月中旬,鲜食玉米、鲜食甜花生栽种完后,八月底进行集中收获;九月开始播种儿菜苗和油菜籽,十一月收获儿菜;来年五月收获油菜籽并加工炼油,过后再重复耕种鲜食玉米和鲜食甜花生。

“今年纂木村试种儿菜20亩,每亩预计增收7000元,明年,我们将扩大种植面积到50亩,预计销往上海、浙江等地。除此之外,还试种植10亩鲜食甜花生,每亩预计增收5000元。”西洛镇纂木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锦荣说。

该村将土地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多种农产品的开发各具特色、各占市场,土地生产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使村民稳步增收,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来源:寿阳县委宣传部)

编辑:温雅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