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山西省沁县依旧秋雨连绵,持续降雨导致土壤水分饱和,全县6万亩进入收获季的谷子陷入“收难运难”困境。在沁县檀山皇小米有限公司凤凰台合作社的种植基地,两架搭载专业吊装设备的无人机正默契协作、灵活穿梭,成为破解秋收难题的“空中突击队”。

无人机正开展谷穗转运作业(沁县融媒供图)

走进基地田间,一幅科技抢收图景生动展开,只见无人机A精准悬停在谷堆上方,机械臂快速抓取已装袋的谷穗,平稳升空后将粮食转运至临时中转站;随后无人机B接力衔接,将谷穗从中转站转运至田边空地,形成“空中转运流水线”。

“往年这时谷子早该进场了,今年雨下个不停,车进不去,人走不动,抢收的谷子堆在地里运不出来,干着急。现在无人机来回飞,谷穗很快堆到路边,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檀山皇凤凰台基地社长助理刘文奇望着穿梭的无人机,脸上满是喜悦。据介绍,该公司今年种植了300多亩谷子,此前已趁雨停间隙人工抢收80亩,但田间积水导致人工转运效率极低,无人机投入使用后,转运难题迎刃而解。

檀山皇公司烘干厂单日可烘干300亩谷穗(沁县融媒供图)

相较于传统人工搬运,无人机不受田间积水阻碍,单次还可承重100斤左右,一天便能完成70吨谷穗的转运任务,预计两天左右即可实现200亩谷子的完全转运,效率较人工提升近15倍。在土壤过湿、常规机械难以下地的地块,无人机的“空中转运”能力有效避免了成熟谷子滞留田间霉变的风险,为秋粮安全加上“防护锁”。

抢收回来的谷穗带着田间湿气直接被送入烘干车间,6 台大功率风机同时运转,在轰鸣声中形成强劲气流,穿透堆积的谷堆加速水分蒸发,确保每一批谷穗都能及时脱水、保持干燥,从源头避免霉变损耗。

“抢收 - 转运 - 烘干”的无缝衔接模式,筑牢“颗粒归仓”防线(沁县融媒供图)

面对全县秋收困境,沁县迅速启动“人机齐上、分类施策”抢收策略:对土壤墒情适宜的地块,调配履带式收割机加快收割进度;对机械无法进入的积水地块,发动群众开展人工抢收,坚决做到“能收一亩是一亩”。为进一步降低气象因素对秋粮收储的不利影响,县政府及时调度并公布全县粮食烘干服务点地址,方便有需求的单位及个人快速对接,全力保障秋粮烘干晾晒,这种“抢收-转运-烘干”的无缝衔接模式,为秋粮烘干晾晒提供了坚实保障,筑牢 “颗粒归仓” 最后一道防线。

眼下,在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与多项抢收措施的协同发力下,沁县正全力以赴攻克阴雨天气带来的秋收难题,以科技力量护航6万亩谷子顺利收获,坚决守住秋粮丰收底线。(郭学红)

编辑:张晋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