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运城市垣曲县在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大鲵放流行动,持续为这一珍稀物种的野外生存“加码”,也为全县构建稳定的自然生态体系注入持续动能。

放流现场,工作人员依照相关指标,对大鲵的质量、数量、规格逐一验收。在公证人员全程监督下,一尾尾活泼健壮的大鲵被缓缓放入清澈的山涧溪水中,正式“入住”自然新家。

据了解,大鲵俗称娃娃鱼,有动物演变“活化石”之称,2020年被列入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目录,是我国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此次放流的大鲵苗种体长大于8厘米,由历山大鲵繁育基地利用野生亲本人工繁育,经过仿生态养殖后,对水体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成活率大幅提升。

近年来,垣曲县积极落实生态保护主体责任,持续加大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修复力度,截至目前,垣曲县相关部门已在历山大鲵栖息地进行了多次增殖放流,放流大鲵鱼苗共计约8000尾。通过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打击非法捕捞、水域环境治理等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有效促进了渔业资源的恢复与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筑牢流域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坚实保障。(崔小娟 董云)

编辑:温雅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