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创建的生动实践中,山西运城垣曲县立足运城市“一城两区三门户”的战略布局,锚定“文化赋能治理”的核心路径,以党建为舵、工程为桨,将“文明细胞培育、文化浸润落地、特色赋能增效”三大文化工程作为激活基层治理的“动力主轴”,为奋力建设“美丽山城、幸福垣曲”注入强劲的文化动能,奏响了“党建引领、文化聚力、治理增效”的垣曲乐章。

文明细胞工程:以评促建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星级创评树标杆,德善积分聚合力。垣曲县将星级文明户创评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牛鼻子”工程,构建起制度保障、示范引领、协同推进的三维体系。《星级文明户创评手册》的全覆盖发放,让“五步创评”“五星联动”机制有了操作指南;皋落乡岭回村“德善积分馆”设置的8大维度评价体系,用12项加分项与14项减分项的精细化设计,让村民从“要我参与”变为“我要参与”,人居环境的蝶变印证了文明积分的治理效能。长直乡鲁家坡村的“动态管星——用星领航”链条,则通过《文明风采录》的广泛传播,让“守法诚信、孝老爱亲”的美德故事成为活教材。

婚俗改革破陈规,文明新风入人心。针对传统习俗的沉疴,垣曲县打出“示范引领+系统推进”组合拳。“美丽山城?幸福启航”集体婚礼上,15对新人以中式礼仪宣告简约新风,金婚夫妇的见证更让“爱情不与彩礼挂钩”的理念深入人心。公交车婚礼、小黄车婚礼等创新形式,让婚事新办从“小众尝试”变为“社会共识”。殡葬改革中,政策宣讲队的每月巡讲、“文明殡葬”文艺汇演的寓教于乐,再加上村规民约中明确的治丧标准,共同推动绿色丧葬从“政策要求”化为“群众自觉”。

文明集市搭平台,节庆浸润育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的20余场节日主题活动,让传统节庆成为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等活动中,民俗展示与志愿服务的有机融合,让群众在包粽子、挂艾草的传统习俗里,自然接受文明理念的熏陶。这种“文化+文明”的沉浸式体验,使2万余名参与者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从“旁观者”到“践行者”的转变。

文化浸润工程:种送结合构建群众精神新家园

群众舞台亮风采,乡土能人唱主角。垣曲县坚持“让群众当主角”的理念,11场群众文艺展演与157场基层小分队演出,构建起覆盖城乡的文化展示网络。“河东春意浓 好运正当时”等品牌活动,让菜农变演员、主妇成明星,群众文化的“草根力量”被彻底激活。更值得关注的是,5支群众文艺队伍、16名乡土文化能人、14名乡村文化带头人组成的“三个一批”人才矩阵,为群众文化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非遗传承赋新能,文旅融合拓路径。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垣曲县走出了“保护—传承—活化”的特色之路。“非遗传承?光影记忆”工程对11项省级非遗的系统拍摄,让老技艺有了数字档案;古城镇西石村花鞭非遗示范村的“传习中心”,通过30余件实物展品、50余张老照片的生动呈现,让非遗从“博物馆里的记忆”变为“生活中的风景”。“非遗进景区”系列活动更显巧思,古城国家湿地公园的戏迷演唱会、五龙泉景区的端午演出,让游客在山水间邂逅文化,实现“非遗活态传承”与“景区人气提升”的双赢。

公益服务暖民心,文化惠民无死角。“送戏下乡”162场的成绩单背后,是基层群众对文化盛宴的热切期盼;农村公益电影完成494场、社区电影106场的放映量,让光影故事照亮城乡角落。这种“菜单式配送+精细化服务”的模式,既保障了“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政策落地,更通过影片内容的精心选择,让红色教育、科普知识随光影潜入民心,构建起没有围墙的“精神课堂”。

特色赋能工程:楹联文化铸就乡村治理新标识

他山之石攻玉,精准调研定位。在楹联文化书法艺术示范村建设中,垣曲县坚持“先调研后落笔”。华峰乡河堤村的确定,历经多维度考察;赴闻喜县寺底村的取经之行,带回了“楹联+治理”的实操经验;五次入户走访收集的30余条建议,转化为20余副贴合村情的原创楹联,让文化建设从“闭门造车”变为“问计于民”。

空间叙事重构,文化场景再造。初步规划的“村口有标识、街巷有韵味、广场有内涵”体系,将文化元素植入乡村肌理。四座大门的楹联牌匾、中心转盘的主题文化墙、南门小游园的书法石刻,构成了“移步见景、景载文化”的立体布局。这种“空间即媒介”的设计理念,让村民在日常行走中感受文化熏陶,使楹联中的劝善箴言成为无形的“村规民约”。

多元协同筹谋,长效机制铺底。针对15万元资金缺口,正研究制定“财政申请+部门支持+村民自筹”的多元协同方案,力求以系统思维破解资金瓶颈。拟成立专项筹资工作组,同步规划资金使用台账,为后续规范管理奠定基础。后续将重点设计“传习+展演+体验”的常态化活动体系,计划通过楹联创作展览、书法培训等形式,推动文化从“墙上风景”转化为“心中自觉”,逐步构建文化赋能治理的长效机制。

从星级文明户的“小积分”撬动乡村治理“大效能”,到非遗传承的“小切口”书写文旅融合“大文章”,再到楹联文化的“小景观”绘就乡风文明“大画卷”,垣曲县将“三大工程”作为重要支点,把党建引领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文化赋能治理的实践动能。新形势下,垣曲县正立足全市“一城两区三门户”发展格局,以更富创造性的实践推动“三大工程”向纵深拓展,通过治理效能与文化活力的双向提升,奋力绘就“美丽山城、幸福垣曲”新图景,为新形势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不断生长的鲜活样本,也为“一城两区三门户”建设注入垣曲新动能。(来源:垣曲融媒)

编辑:温雅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