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实施人才“一号工程”,以“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协同机制为抓手,高度重视智库建设,为校地合作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日前,在山西农业大学徐明岗院士科研基地,山西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师生们实地参观了试验田和土壤改良示范区,山西农业大学生态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王永亮为师生们详细讲解了根域养分精准调控、旱地玉米肥水高效与产量提升、玉米品种筛选与高产群体构建等现代农业技术。
山西农业大学生态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王永亮为师生们作详细讲解(寿阳融媒供图)
“走进山西农业大学寿阳实训基地学习后,我深刻领悟到了现代农业科研的强大生命力,亲眼见证了科技与农业的深度交融,让我真切感受到了科研如何以创新之力驱动农业转型升级,成为乡村振兴最坚实的技术引擎。”山西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大二学生马艺瑄说。
山西农业大学徐明岗院士科研基地依托山西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优势,着力打造跨领域农业智库网络。一方面整合育种、栽培、植保、农机、数字农业等全产业链专家资源,组建多学科协同创新团队;另一方面以西洛镇徐明岗院士科研基地为枢纽,构建农业大数据中心,集成气象监测、土壤墒情、无人机遥感等多元数据,开发智能决策模型。通过“专家智库+数据平台”双轮驱动,重点突破精准灌溉、智能施肥等关键技术,打造智慧农业示范样板,为寿阳县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科技支撑。
山西农业大学生态环境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王永亮说,通过实习实训,同学们既可以将课堂所学的农业科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际,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还能深入一线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培养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问题的解决者”。
近年来,寿阳县持续实施人才“一号工程”,以“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协同机制为核心抓手,与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多年合作。作为省农业教育领军院校,山西农业大学秉持“扎根三农”理念,与寿阳县共建“大校+大县”合作平台,打造了集科研、育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徐明岗院士科研基地正是这一合作的典范成果,实现了“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我们学院与寿阳县的这种校县共建,让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农村、关注农业、关心农民,培养一批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的时代新人,为基层建设源源不断输入人才。”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李廷亮说。
作为寿阳县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西洛镇深入贯彻落实县委人才“一号工程”战略部署,以山西农业大学徐明岗院士科研基地为依托,创新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智库建设,通过完善实训基地配套设施、优化专家工作环境、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举措,为校地合作提供全方位保障。
西洛镇镇长杜鑫林表示,“开展大学生实训活动,是我镇落实县委人才‘一号工程’,全力推进智库工作的重要举措,我们将按照智库项目任务书,做好服务保障,补齐人才短板,为推动我镇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格局提供‘硬支撑’。”(来源:寿阳融媒)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