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被誉为“华北水塔”,是拱卫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之一。

为了讲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山西故事,央广网山西频道继2022年推出《我家就在河边住》大型融媒体主题宣传活动第一季后,于11月16日起正式推出活动第二季。

第二季围绕山西“两山七河一流域”所涉县域展开,以普通人展现大时代,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以及百姓因河而兴的幸福故事,多角度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禹门口黄河大桥连接山西河津、陕西韩城,是西北地区跨径最大的斜拉桥(央广网发 叶娴豆 摄)

央广网运城12月2日消息 黄河从晋陕大峡谷奔涌而来,到了山西龙门段倾泻而出。之后,河道陡然变宽,河水流速开始趋于平缓。

位于黄河东岸的山西省河津市龙门村,曾是黄河中游著名的航运码头,也是“鲤鱼跳龙门”传说的发源地。

27年来,龙门村在领头人原贵生的带领下,凭借着“鱼跃龙门”那种逆流前进、奋发向上的精神,一跃让昔日的贫弱山村蝶变为生态优美、产业振兴、共同富裕的全国文明村。

生态优美、产业振兴、共同富裕的全国文明村——龙门村(央广网发 叶娴豆 摄)

“龙门村3800口人,只有1179亩耕地。人均土地太少,另外还是山荒沟秃,没特产,没矿藏,搞特色农业不行,卖资源也不行。要使村民致富就要依靠工业产业。”原贵生对记者说。

1996年,一场泥石流冲毁了龙门村西沟自然村,原贵生临危受命挑起了龙门村党委书记的重担。在他的“掌舵”下,龙门村20多年几跃“龙门”,成为享誉全国的“三晋第一村”。原贵生也相继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国最美基层干部等多项荣誉,并连续当选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代表。

在原贵生看来,龙门村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关键因素就是龙门村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共产党员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先锋模范作用。

龙门村的“共富”领头人原贵生(央广网发 叶娴豆 摄)

“龙门村共有党员170名,村党委下设第一、第二、集团机关、焦化、电力、建材、销售15个党支部。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只有党组织堡垒坚强了,才能带领农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原贵生坚定地说。

正是由于用好了“党建”这个“指挥棒”,2021年6月,原贵生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龙门村党委同时荣获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

大家选我当书记,我当书记为大家——27年来,原贵生践行的这一朴素理念得到全村的认可,龙门村共同富裕的大道越来越宽,村民的获得感越来越强。

2023年1月10日,龙门村拿出2100万元为村民分红,全村3800余村民,每位村民分得5100元,还有超过150名的“荣誉村民”。从1996年开始的每年每人300元到如今的每人5100元,这是龙门村坚持分红的第27个年头。

谈起“鱼跃龙门”的秘诀,原贵生告诉记者:“乡村要振兴,必须依靠产业来支撑。龙门村能够走到今天,是当年抓住机遇,率先兴办集体企业龙门集团,发展焦化、水泥等产业。我们多少年来坚持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年实现产值超过70亿元,上缴利税超过1.5亿元,人均年纯收入超过7万元。”

作为黄河沿岸的资源型城市,2022年以来,河津市锚定“一山两河”,全力推动“蓝天常驻”,努力保障“绿水常清”,着力实现“黄土复净”,积极创建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河津先行区。

龙门村积极响应,先后完成了黄河滩万亩防风林带建设、禹门口湿地公园和黄河风景区建设,黄河滩千亩耕地也实现了方田林网化。

有“天下黄河第一挂壁天梯”之称的黄河大梯子崖旅游景区(央广网发 叶娴豆 摄)

黄河禹门口湿地公园依山傍河、林木葱郁,已成为游客的旅游打卡地。不远处,有“天下黄河第一挂壁天梯”之称的黄河大梯子崖旅游景区,奇峰险峭,梯子崖临河而凿,随着攀登高度不断增加,黄河石门段景色尽收眼底,居高临下黄河犹如一条金色的巨龙从石门呼啸而来。

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龙门至西范段)前行,数百公里生态长廊好似一条飘带,与黄河相伴而行,贯穿南北。在河津,黄河开始逐步让当地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让生态优势转化成为发展优势。

对于龙门村下一步的发展,原贵生思路清晰:“当前,我们正在努力完成‘两个转型’,一是将跑烟冒火的传统产业升级为环境优美的新型产业,努力打造AAA级工业景区,实现龙门村自然景观与现代工业旅游的完美融合;二是正在完善智能化管控系统,把每个车间、每条道路、每个排放点的数据实时纳入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无人操作、有人值守、智能管控。”

龙门村的产业正在努力完成“两个转型”(央广网发 叶娴豆 摄)

在“以工富农”“以工强村”战略的持续推进下,如今的龙门村,已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典范,“家家住楼房、人人有分红、看病不花钱、养老不发愁”成为现实。

“我们今年的奋斗目标是产值超过100亿元,上缴利税努力达到3亿元,人均年纯收入争取达到8万元。”原贵生的话掷地有声。

人生七十正青春!对于70岁的原贵生而言,他这个龙门村共同富裕的领头人,依然激情澎湃、动力十足,他依然奔赴在乡村振兴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

策划:韩 文

监制:张 洁

记者:任 重 郎 麒

摄影:叶娴豆

编导:赵新成

摄像:王永辉 杨 森 曹馨元

后期:李晓鹤 张晓瑞 张丽丽 王立帅

编辑:郎麒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