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被誉为“华北水塔”,是拱卫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是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之一。
为了讲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山西故事,央广网山西频道继2022年推出《我家就在河边住》大型融媒体主题宣传活动第一季后,于11月16日起正式推出活动第二季。
第二季围绕山西“两山七河一流域”所涉县域展开,以普通人展现大时代,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以及百姓因河而兴的幸福故事,多角度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清代中国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皇城相府(央广网发 叶娴豆 摄)
央广网晋城11月30日消息 在晋豫交界的巍巍太行山中,一条樊溪河穿峡而出,之后汇入沁河。被誉为“清代中国第一文化巨族之宅”的皇城相府,就坐落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的樊溪河畔。
四百多年前,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总阅官、名相陈廷敬在72岁高龄时退隐原籍,颐养天年,他居住的这座3.6万平方米的家宅,由此成为三晋大地上一个奇观。
每日上午10时,皇城相府景区御书楼广场上演开城仪式《迎圣驾》(央广网发 叶娴豆 摄)
每日上午10时,皇城相府景区御书楼广场上旌旗猎猎,大型开城仪式《迎圣驾》表演拉开帷幕。随着城门开启,游客们跟随着演员们的脚步,开启了皇城相府之旅。
皇城村是山西省第一个“中国十佳小康村”(央广网发 叶娴豆 摄)
“我们皇城村是山西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中国十佳小康村’。每年接待游客达18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2亿元,旅游综合收入3亿元。景区连年入选全国5A景区百强名单。”陈晓拴告诉记者。
皇城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皇城相府集团董事长陈晓拴是土生土长的皇城村人,自1985年在村里参加工作起,近40年时间,他见证并参与了皇城村产业转型、皇城相府破茧成蝶的全过程。
陈晓拴是土生土长的皇城村人,他见证并参与了皇城村产业转型、皇城相府破茧成蝶的全过程(央广网发 叶娴豆 摄)
皇城相府枕山临水、雉堞林立、古朴庄严。因康熙皇帝两次下榻于此,故名“皇城”。在大院林立的三晋大地,皇城村除了资源禀赋的独特优势,更以文旅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先行者“闻名全省。
从挖煤炭到挖文化,从卖资源到卖风景。1997年,因煤而富的皇城村把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锁定在满是残垣断壁的皇城相府。搬迁、修复、改造,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短短三年时间,皇城相府便打造成为晋城市唯一的4A级景区。
“2000年,村里拿出280万邀请《康熙王朝》剧组来皇城相府实地拍摄。这笔钱是皇城相府当时一年的门票收入!”陈晓拴感慨地说。
陈晓拴至今记得当年投入这笔巨款时,村两委遇到的阻力,也忘不了电视剧热播后,八方游客纷至沓来的盛况。在电视剧播出次年,皇城相府的门票收入从原来的年入百万,一跃达到两千万!
2010年,“皇城相府”跨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列(央广网发 叶娴豆 摄)
2010年,“皇城相府”跨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列。这个坐落于太行、王屋两山之间的明清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逐步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皇城村村民的日子,也在文旅产业的带动下越发红火。如今,皇城村70%的村民办起了家庭宾馆、农家乐,全村青壮年全部实现就地就近就业。800人的小山村,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万元。
快速发展的同时,皇城村也有了新烦恼——2.5平方公里的皇城村,文旅产业发展日趋受限于地域空间。 陈晓拴说:“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景区面积过小成为限制我们发展的瓶颈。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少、体验感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作为“领头雁”,陈晓拴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樊溪河畔的多个古村落。
郭峪村、史山村、沟底村、大桥村,4个依河而建的古村落与皇城村毗邻而居,同在樊溪河畔,自古以来就地域相连、文化相通、发展相依。
以皇城相府景区为龙头,撬动周边四个村旅游资源融合发展,五村正在打造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区(央广网发 叶娴豆 摄)
2018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以皇城相府景区为龙头,撬动周边四个村旅游资源融合发展,五村握成一个“拳”,合形、合力、合心,打造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区步入快车道。
金融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农行山西分行持续加大对优质旅游项目的贷款投放,先后为皇城相府、平遥古城等景区投放贷款7亿元。
陈晓拴向记者介绍:“我们围绕‘夏季康养’‘教育研学’‘古堡文化’,各自发挥所长,共同打造了宜居宜游、功能耦合的大景区。”
陈晓拴所说的大景区,是一个有“流量”更有“留量”的旅游康养胜地。游客可以在皇城相府饱览帝师之宅的巍峨壮观,品味相府文化的深厚底蕴;坐景区摆渡车到海会书院欣赏唐宋时期的文物古迹,领略两座玲珑宝塔的绰约风姿;入夜去仅1公里外郭峪古城的闹市街头漫步,感受山西高端民宿的魅力;晨光初照时投入史山村华阳山森林公园浓密林海的怀抱,凝视九女仙湖的宁静深邃……
“2022年,五村游客接待总量达39.49万人,旅游综合收入8707.9万元。今年上半年,五村游客量达89.2万人、综合收入14755.06万元。并带动葡萄、核桃、蜂蜜、小米等农副土特产品销售,年销售额达180万元。景区周边村民建起农家乐300多家,3000多村民从事旅游相关产业。”陈晓拴如数家珍。
一个村富不算富,五村共富才是真的富。
如今,在樊溪河畔,一个组团式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国内一流康养目的地开始成型,一幅“一村带四村“的共同富裕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策划:韩 文
监制:张 洁
记者:任 重 郎 麒
摄影:叶娴豆
编导:赵新成
摄像:王永辉 杨 森 曹馨元
后期:李晓鹤 张晓瑞 张丽丽 王立帅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