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太原5月22日消息(记者张洁)在六五环境日即将到来之际,5月22日,山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就山西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介绍。据悉,2024年国家下达的各项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山西全部完成,多项指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同时,实施近三年时间的“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今年年底将全面竣工、验收、投运、达效。
新闻发布会现场(央广网发 山西省委宣传部供图)
发布会上,山西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监察专员樊占春从六大方面,介绍了山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其中,环境空气质量中PM2.5平均浓度达到36微克/立方米,与2023年相比下降了2.7%,已经连续四年每年下降1微克。此外,还有多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在空气越来越清新的同时,山西水质也越来越优良。2024年,山西94个地表水国考断面全部达到四类及以上水质,其中黄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1.5%,汾河入黄口庙前村断面首次达到三类水质,黄河干流(山西段)连续3年保持二类及以上水质;海河流域优良水体比例连续2年达到100%。
央广网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央广网发 山西省委宣传部供图)
山西作为黄河中游重要省份,近年来全方位、多层次深化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实验区建设。目前,“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285个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率65.6%。今年,工程进入攻坚收尾阶段,将结合全省“重大项目建设年”行动,确保年底工程全面竣工、验收、投运、达效。
樊占春表示,“十五五”时期,山西水生态环境保护将从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流域要素协同治理转变。以美丽河湖建设为统领,科学编制我省实施方案,细化构建指标体系,加快打造试点示范样板,助力美丽山西建设。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