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绛,古称绛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北端,总面积597.18平方公里,耕地52.64万亩,辖9个镇153个行政村,全县常住人口28.2万人。基层党组织599个,党员14088名。1994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鼓乐之乡、中国澄泥砚之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最佳楹联文化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省级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县、省级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县、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卫生县城。

新绛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公元前585年,晋景公迁都新田,史称新绛。隋开皇三年州治迁到现址,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清代学者李毓秀所作的《弟子规》被誉为“天下第一规”。文物资源丰富,全县经公布的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共有645处,其中国保16处,居全市第一,省保9处、市保7处。文化产品众多,有云雕、木版年画等传统民间工艺品25大类1800余种,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绛州鼓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和“世界无形文化遗产”,3次走进央视春晚舞台,11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教育事业稳步提升,2021年全县高考文理两大类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3079人,达线率78.4%,高考达线率在全市“十六连冠”。

新绛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独特。位于运城北部,京昆高速、108国道、侯月铁路横贯东西,大运高速、232省道、大西高铁纵穿南北,2小时内可以到达太原、西安两个省会城市,1小时内可以到达运城、临汾两个机场。

新绛产业多元,发展态势良好。一产有特色,形成“粮菜果畜药”五大主导产业,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7.8万亩,总产达2.28亿公斤,产值达5.48亿元;蔬菜播种面积14.6万亩,总产达5.85亿公斤,产值达19.58亿元;水果以优质油桃种植为主,果园总面积6.7万亩,其中设施大棚油桃1.3万亩,总产量1.15亿公斤,产值达3.9亿元,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优质油桃生产基地;肉类总产3.4万吨,蛋类总产 5.1万吨,共有规模养殖场(户)107户,有牧原农牧等一批规模养殖企业;中药材种植面积6.4万亩,年产量652万公斤,产值达1.1亿元,“新绛远志”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是全国面积最大、品质最优的道地远志生产基地。新绛主要农产品出口到俄罗斯、日本、阿联酋等国家。二产有基础,产业门类多元,全县共有规上工业企业46户,各类企业4445户,涵盖机械制造、钢铁冶炼、服装纺织等19大类443小类。设立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打造新材料及高端装备、高新技术、生物医药、电商物流4个“六新”产业园和精品钢园区。全县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7户,亿元产值企业12户。建设了十个中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其中5家省级“双创”基地,位于全市第一方阵。三产有潜力,以绛州大堂、绛州三楼(钟楼鼓楼乐楼)4个国保单位和省保单位绛守居园池为重点,开发建设4A级绛州署旅游景区。汾河湾市场是传统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共涉及18大类2322种产品,年商品交易额达65亿元;西曲蔬菜批发市场是首批国家级农产品龙头企业,销售辐射内蒙古、山东、河南及周边县市,年交易果蔬1.5亿公斤,交易额2.5亿元。

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8.9亿元,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速8.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28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排名全市第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3.78亿元,同比增长11.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财政总收入完成15.6亿元,同比增长22.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6亿元,同比增长2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4788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632元,同比增长10.3%。

编辑:任重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