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太原11月17日消息(记者张晋鹏)11月17日是国际肺癌日,11月也是全球肺癌关注月。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肺癌在我国发病与死亡病例数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防治形势严峻。山西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宋霞教授,日前在接受央广网记者采访时强调,推动肺癌的早期筛查与规范诊疗,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所在。
“临床上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晚期,治疗效果受限,生存期较短。”宋霞教授表示,“因此,早期发现、规范诊断、科学治疗,是当前提高肺癌疗效的核心路径。今年我们特别呼吁公众重视肺癌早筛,并推动临床诊疗的规范化。”
宋霞教授介绍,及时开展早期筛查是提升肺癌治愈率和五年生存率的有效途径。她建议,40岁以上人群应重视定期体检,并特别关注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高危人群主要包括长期重度吸烟且年龄超过40岁、有家族肿瘤史(尤其是肺癌)、有慢性肺部疾病史,以及长期接触粉尘等职业暴露因素的人群,这类人群需格外重视定期筛查。”
在筛查手段方面,宋霞教授指出,通过胸部CT检查即可实现肺癌的早期排查,方法简便有效。她同时提醒,筛查后若发现肺结节,公众无需过度恐慌,应保持冷静并进行专业排查。“实际上,绝大多数肺结节为良性,仅极少数属于早期肺癌。而早期肺癌一旦被发现,治疗效果通常非常理想,患者生存率接近良性疾病水平。”
对于已确诊的中晚期肺癌患者,宋霞教授强调应进行精准诊断,明确分期与基因突变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个体化、规范化的系统治疗。“总而言之,重视肺癌早期筛查,并做好筛查后续的规范诊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宋霞教授表示。
编辑:温雅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