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太原5月18日消息(记者张晋鹏)5月16日,2025山西省大学生“非遗正青春”校园演说大赛特色节目展演在山西大学音乐厅圆满落幕。活动以“非遗正青春、晋韵焕新潮”为主题,同步启动中国非遗传承人研培计划十周年山西成果展,集中展示山西省非遗保护与青年创新的融合成果。

展演活动现场(央广网记者 张晋鹏 摄)

大赛经过5月13—14日的激烈角逐,31所高校200余名学生与36名非遗传承人同台竞技。最终山西大学等3支队伍获一等奖,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等5支队伍获二等奖,运城学院等12支队伍获三等奖。展演环节中,山西大学“晋剧游侠队”通过情景剧串联平遥、太原、忻州三地晋剧历史,中北大学等代表队则以“花馍”“河津转花灯”等非遗项目展现传统技艺的当代活力。

大赛优秀节目精彩亮相(央广网记者 张晋鹏 摄)

同期开展的研培成果展设立戏曲曲艺、营造技艺等八大展区,展出600余件非遗精品,包括戏剧服饰、榫卯创意品等类型。非遗市集展示的漆艺、年画、剪纸等互动项目及文创产品广受欢迎,展览将持续至6月20日免费开放。自2015年启动以来,山西省已举办36期研培班,培养1600余名传承人,覆盖传统美术、技艺等四大领域。

非遗市集(央广网记者 张晋鹏 摄)

活动现场,非遗市集同步亮相,髹饰漆艺、木版年画、草编、剪纸等展品吸引观众驻足体验,往期研培学员的文创产品更是成为“爆款”,现场销售火爆。展览将持续至6月20日,每日8:00—22:00免费开放,公众凭身份证即可参观。

青年是非遗故事的续写者,更是文化自信的践行者。本次活动彰显了“非遗+青年”的创新模式,通过演说大赛、研培计划等形式,让青年学子成为非遗创造性转化的生力军。未来山西省将持续深化这一模式,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动能。

编辑:温雅慧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