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太原6月29日消息(记者张洁 郎麒)近日,山西省商务厅等14部门联合印发《山西省晋菜晋味突破提升行动方案》。提起晋味,面食绝对唱主角,而面食中花馍又占一席之地。山西花馍兼具食用、观赏、礼仪三大功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如今,山西花馍的制作技艺经过不断传承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不仅成为消费者喜爱的“国潮馍”“时尚馍”,更是促就业稳增收的“致富馍”“幸福馍”。
“枣山”上的蛇盘兔是民间传统造型(央广网记者 郎麒 摄)
6月24日,在太原古县城一家花馍店铺内,正在为女朋友挑选“生日蛋糕”的张先生说:“我预订了玫瑰花馍,感觉用花馍比普通蛋糕有新意。”在店铺的玻璃柜内,还陈列着各式花馍,吉祥喜庆的寿桃、一举夺“葵”的向日葵,国色天香的牡丹花……这些由面粉加入各色果蔬汁制成的花馍兼具颜值与口感,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前几天高考和中考,我们的向日葵花馍、锦鲤花馍供不应求,家长们都是为给孩子取个好彩头。”花馍店店员介绍。
山西花馍不仅是山西人的心头爱,也频频出圈,让全国各地的美食爱好者垂涎欲滴。不久前,山西烧烤摊上惊现玫瑰花馍,外地网友隔着屏幕直呼:“山西人的浪漫,都在这口馒头里。”花馍这个“显眼包”,凭超高颜值为山西文旅上了一波大分。
简单的工具配合巧妙的手法将面粉变为艺术品(央广网记者 郎麒 摄)
山西花馍的制作工艺繁琐,制作者利用剪刀、梳子、锥子等工具,通过捏、搓、拧、剪等手法,将普通的面粉变为栩栩如生的艺术造型。如此复杂的制作过程,让网友戏言,花馍是馒头界的爱马仕。“根据大小、工艺繁琐程度,花馍的价格有很大差别。工艺简单、拳头大小的花馍售价十元左右,而工艺复杂的大花馍价格则从一百多元到几百元不等。”太原古县城花馍研习社里,定襄花馍省级非遗传承人续爱花告诉记者。只见她将手中的面团揉搓、定型、修饰……十几分钟,一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在十指间跃然而生。上锅蒸15分钟,“龙”馍散发着扑鼻面香,吃起来松软可口。
2008年,山西花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传播历史文化的载体。如今,山西花馍以多变的造型丰富人们的餐桌,也开拓出一条致富增收路。
与花馍打了四十多年交道的续爱花,2015年将这门传统技艺进行市场化创新,研发了儿童营养果蔬卡通包,市场反响热烈。“花馍制作给咱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老手艺遇上了好时代。”续爱花说。在记者采访时,太原市享堂南街小学的孩子们正在研习社里学习花馍制作,以技养技,这门传统技艺本身,也已成为从业者创收的途径。
深受儿童喜爱的卡通造型花馍(央广网记者 郎麒 摄)
在山西各地,花馍百“花”齐放助农增收。“中国年馍之乡”霍州市,各花馍企业开发出“日常系列”“庆典系列”“民俗系列”“状元系列”“生日系列”“节日系列”等特色花馍品系,该市更是推出“霍嬷嬷”区域公用品牌,让小馒头做成大产业。在阳泉市平定县,平定传统花馍非遗技艺传承人贾如霞与村集体合力成立食品公司,村民广泛参与,制作的花馍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在山西运城市闻喜县,“闻喜花馍”培训班已连续举办多年,培训班聘请花馍艺人为农村妇女传授花馍制作技术。全县5000余名农村妇女经过培训后,成为手工花馍加工能手,花馍特色产业也成为该县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创业、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