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太原8月3日消息(记者温雅慧)8月1日起,《山西省支持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开始实施,山西省将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和系统化的政策安排,加快建设富有山西特色的标志性专题博物馆,支持太原等地打造“博物馆之城”。
据悉,《措施》将支持考古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省级重点工程基本建设考古发掘工作。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最高给予一次性补助1000万元,用于考古发掘后续保护项目。加快万里茶道、关圣史迹等申遗步伐,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最高给予一次性补助3000万元,用于遗产地文物保护利用、研究阐释等项目。
《措施》支持创建一流考古学科和机构。支持山西大学、山西考古研究院建设一流学科和重点考古机构。高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每年给予补助2000万元。获批教育部科技创新平台的一次性给予补助300万元,获批其他国家部委科技创新平台的一次性给予补助100万元。新增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给予一次性补助200万元。创建重点考古机构的最高给予一次性设施设备购置项目补助2000万元。
同时,《措施》还提出实施博物馆纪念馆培育计划,加快建设古建筑、黄河、长城、壁画、戏曲、西阴等富有山西特色的标志性专题博物馆,支持太原、大同、晋中、临汾、晋城打造“博物馆之城”,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卓越博物馆的单位分别最高给予一次性文物保护项目补助1000万元、500万元。新评定为一、二、三级的博物馆,分别最高给予一次性展陈提升项目补助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
编辑:张晋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